风湿病是一种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从治疗风湿疾病的角度来看,西药的见效较快,尤其是针对急性发作的风湿疾病,更表现出了极佳的治疗优势。但由于多数西药中含有激素,因此其会对部分患者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果用中医对风湿这一慢性疾病进行调理,则能够起到相对安全的作用。
一、中医领域如何看待风湿
风湿病属于西医的命名,在中医领域内,该种疾病可被归入痹症范畴,是临床中经常出现且较难治愈的一种疾病类型。从中医角度来看,风湿疾病的发生与机体正虚、邪侵、痰浊、瘀血等情况密切相关。
二、风湿病的分类
(一)风痹
风痹以患者感受风邪为主,关节、肌肤、经络等均可能被侵袭,疼痛部位不确定为主要的病症特点。由于风属于阳邪,因此在导致患者发病时会出现“上先受之”的情况,一般在肩膀、背部、上肢首先发病。此外,卫阳不固且腠理空虚同样较为常见,也就是患者会有恶风、汗出的症状。
(二)寒痹
寒痹以患者阳气不足而感受到较多寒邪为主,具体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较多,多为固定部位疼痛,若周边环境较为寒冷,则会导致此种情况加重。由于此种情况与寒主收引相关,具有凝滞性特征,在临床中经常会出现肢体屈伸不顺利、肢体痉挛等情况,甚至会有骨折等情况出现。
(三)湿痹
湿痹往往是因为外感风寒、湿邪而引起的,而湿邪的长期存在,将使患者的肢体、肌肤以及关节中长期存留大量的湿邪,使得在临床中上述部位的肿胀疼痛逐渐成为患者的主要身体特征,并以麻木作为主要特点。由于脾与湿相关且湿性具有黏滞特征,对患者的自身气机会造成一定的阻碍,这也是患者经常出现脾胃不调等湿症的主要原因。湿痹的患者会经常性感觉头部较为沉重且胸部烦闷,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感觉疲倦且舌苔黏腻,脉象则较为缓和。
(四)热痹
热痹主要是以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为主,又或是大量的风寒湿邪进入人体内导致化热,其多以肌肉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同时伴随大量的汗液流出。日常生活中,热痹患者会有口渴、舌苔黏腻的症状表现。由于热为阳邪的一种,因此极易对人体的阴津造成伤害,导致整体红肿较为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节或红斑的症状。
(五)燥痹
燥痹主要是以感受燥邪为主,或是由于阳热之邪出现化燥伤阴的情况,致使患者筋骨关节有相应的痹病表现,多为长期失于濡养而导致。由于燥胜则干,就会使患者阴血津液严重不足。在患者的筋骨关节位置,会由于失去濡养或肌肉瘦削,而出现诸多关节不利的情况,还可出现口鼻干燥与眼睛干涩等症状。
(六)湿热痹
湿热痹主要以患者感受湿热之邪而发,湿热之邪蕴结于关节、肌肉及肢体软组织等部位,从而出现肢体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等症状。又或是由于风寒湿气长期存在于身体中,郁久化热而导致出现此类病症。
应注意的是,若风湿性疾病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条件,将使患者关节、骨骼、肌肉等部位产生严重的功能障碍或畸形,甚至导致出现终身残疾的情况。
三、风湿病的征兆
首先是发热。此种症状通常较为常见,原因多数并不明确且发热症状出现并不规律,通常患者在出现此种病症后不会出现寒战的情况。
其次是疼痛。关节疼痛、足跟痛等皆为风湿病症的前提,若有关节肿胀的情况,则极有可能是产生了功能障碍。
再次是皮肤症状,皮疹、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等。
最后是雷诺氏综合征。在患者的手指或脚趾遇冷的情况下,有发白、发紫的表现。
总而言之,若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的人,均应对风湿病予以警惕,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此外,对于已经确诊风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多休息,配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即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作者: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 陈甲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