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四个最严”要求,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问题导向,推进工作创新,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落实党政同责,高位推进工作开展
围绕落实党政同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按照《忻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履职尽责。同时,将食品安全纳入党委督查、巡察范围,将落实食品安全重大部署、重点工作纳入党委督办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督办长效机制,对县(市、区)党委和市食安委成员单位每年督办两次。市委巡察办与市食安办联合制定《市委巡察办与市食安办对接协调工作办法》,结合市级党委巡察工作安排,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情况开展巡察,有力推动了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锚定重点领域,督促推进工作落实
(一)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三清单一承诺”台账,并按要求展开了具体工作。印发《致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一封信》,对需要开展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进行提示和明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在产在营食品企业15353家,包保干部2839名。
(二)持续深化“守查保”行动。将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主线,贯穿到各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中。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4121家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2907条,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809件,收缴罚没款178.2万元。
(三)全力开展食品品牌建设。打造“忻字号”特优品牌,秉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思路,持续打造“忻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到28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个,“圳品”认定14个,石鼓小米、莲宇康小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名录。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目录8个,评定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个,入选省级功能农产品品牌10个,入选首批山西特优农产品品牌目录9个,均走在全省前列。
三、筑牢食安防线,协同推进工作提质增效
(一)大力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全市共有学校食堂541家,全部实现明厨亮灶,20所学校完成“放心午餐”工程。深化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以农村集贸市场、超市、小食杂店、供应农村的批发商为重点对象,以城乡接合部、校园及周边为重点区域,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强特殊食品监管,对辖区内3家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体系检查,督促企业全部完成自查整改。开展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监管,对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开展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国家标准。
(二)积极创新食品抽检监测。制定了《食品安全抽检闭环运行工作规程》,将抽检工作15个节点的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工作流程具象化、实操化、规范化,并创新提出风险提示、问题食品排查治理、强化监督整改、发布消费预警、发出风险告诫、开展预警交流六方面具体要求,形成食品抽检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环环相扣、高效运行的一体化闭环管控体系。完成食品监督抽检11598批次、农产品定量检测5060批次、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及产地环境风险监测160批次;开展“你点我检”现场宣传活动22场次,点检食品235种。
(三)合力推进反餐饮浪费。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消协联合发布了《制止餐饮浪费倡议书》,在全市范围内强力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对餐饮服务企业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检查行动,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纳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中,重点对餐饮企业是否设置最低消费及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检查,依法对部分经营者给予了警告并限时整改。
下一步,将继续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风险评估与抽检监测水平,加强质量安全过程控制等方面持续努力,不断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平。
忻州市市场监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