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在工作中,践行清廉作风,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作为一名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吕梁市离石区市场监管局凤山市场监管所所长王晓伟,既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首违不罚彰显执法温度
与王晓伟相约的采访时间是10月12日上午,地点是在吕梁市离石区市场监管局凤山市场监管所。王晓伟正在外处理一些工作,记者在所里等待时,所里工作人员谈起了自己的所长。
在同事们眼中,王晓伟是一个有良心讲底线,为人正派的基层监管人员。日常基层所的投诉比较多,在处理投诉中,他不仅会替消费者考虑,也会站在商家角度去思考问题。他经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营商环境好,社会才能够和谐,百姓才能够幸福安康。”
没多久,王晓伟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了。于是,当日的采访就从他近日处理的一件关于汽车脚垫的投诉说起。
这起投诉,吕梁市离石区市场监管局凤山市场监管所在接到12345转办案件后立即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当事人张先生以260元定做了一套汽车全包脚垫。做成后,张先生发现车内气味非常刺鼻。为此,当事人张先生认为,商家使用了不合格产品,要求予以赔偿。监管人员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发现,这是一户不大的汽车装修门店,所使用的汽车装修材料也是从流动商贩处购进。
为此,王晓伟将当事双方叫到一起调解,对商家进行了说服教育,并要求给当事人重新做了一套合格的汽车脚垫,将店里的不合格产品全部作下架处理。鉴于商家是第一次从事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未对当事人造成较大的损害,根据首违不罚,对商家不作出处罚决定。
就此事,王晓伟告诉记者,市场营商环境好了,大家才能更好。经过一番说服教育,商家已经认识到违法行为,并对其行为作出改正,而当事人张先生也对事情的解决非常满意。
王晓伟告诉记者,这起看似简单的投诉案,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市场营商环境。处罚和赔偿都不是根本,首违不罚所坚持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的是“柔性执法”执法理念,是为了让市场营商环境,在执法中更有温度。
再苦再累也要讲良心守底线
市场监管业务“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基层监管的活最多也最累。但是再苦再累,任何时候讲良心,守底线的原则不能丢。
离石区市场监管局凤山市场监管所辖区有4000多个市场主体,工作人员有22个,辖区内每年的各种投诉和咨询超三千余起,人均处理投诉一百三四十起。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每日很大一部分精力都在处理投诉。不仅如此,所里上下还要做日常检查等工作。
采访中,王晓伟表示,每到周一所里接到的投诉量最多。少则十余起,多则数十起。有投诉生活美容、过期食品的,也有定制的烤漆门色差而产生纠纷前来投诉的……甚至还不乏一些恶意投诉。无论是什么样的投诉案件,王晓伟给自己和所里定了一个不成文的所规:凭良心做人,守底线做事。
在定制烤漆门色差案调解过程中,王晓伟和同事发现,由于当事人靳先生只交了定金,未将全部尾款交付,而商户也未将定制的7扇全部交付给商家。由此造成买卖双方的时间差,交付的产品非同一批次,自然就存在色差。但是色差又相对明显些。
双方发生争议后,起初准备走法律诉讼,但未成。凤山市场监管所接受该案件后,在调查中发现,双方前期没有书面定制协议,商家的前期告知也只是口头通知,非同一批次存在色差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整个案件中,后期当事人靳先生未将尾款全部付清,但两批次的门也确实存在一定色差。
案件处理中,王晓伟始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过一番沟通协调,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靳先生补足全部尾款,商家对色差问题作出补偿。
王晓伟告诉记者,虽然工作繁重,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所长,任何时候不会忘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做一个有良心的市场监管人,这是自己的底线。
本报记者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