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晋文旅

品家校互动变迁 读百年教育发展

——太原藏书家张隽波和他收藏的近千份“家长通知书”

  • 张隽波收藏的“家长通知书”

  •   张隽波的收藏“剑走偏锋”,颇具“新闻眼”,避开他人眼中的“香饽饽”,专攻受常人冷落的“边角料”,冷眼观热点,热心焐冷门。
      家长通知书,始于清末,兴于民国,至今存续,多以单页纸形式印制,也有装订成册的,其别称及涵盖范围主要包括修业文凭、成绩报告单、家长(庭)联络书、学生手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
      近现代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家长通知书成为家长(庭)和学校之间友好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育人的必有方式,甚至是唯一的书面表达和连接通道。
      因有姓名、成绩、操行评语等个人私密信息,每一份都是世间唯一,每一张都独具魅力,家长通知书,在张隽波眼里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自古武人喜刀剑,文人好收藏。一页页残损的薄纸记载着岁月,一本本泛黄的册子镌刻着变迁。每一本都有故事,每一张都来之不易,每一字都蕴含深意。
      张隽波一边翻、一边讲解,近千份“家长通知书”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学制进入我国的百年变迁。收集这些在别人眼里的“烂纸片片”,张隽波花费了十多年心血。
      张隽波,山西云媒体主任编辑、副总经理,太原市十大藏书家、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偶遇第一张 开启收藏路

      10月30日,记者见到张隽波时,他刚从南京参加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会议期间,他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买了10余张家长通知书,他把这些“宝贝”摊开在桌子上,用半干的湿布子去尘、压平,正准备修补。
      张隽波收藏“家长通知书”,源于偶然,可也是必然。张隽波大学毕业后在我省的一所职业学院工作。任职期间,爱好文学的他曾担任校报主编,后参加考试到了山西日报社,成为一名党报记者。作为一名师范大学毕业生,教育一直是他报道和关注的领域。
      张隽波和记者谈起收藏家长通知书的经历,“刚来太原工作时,业余时间爱好就是逛书店,南宫旧书市场是每周必去之地,有一次在地摊中发现一张发黄的皱巴巴的单页折纸,展开一看,原来是1952年阳曲县泥屯完校的家长联络书……”
      张隽波给记者展示收藏的第一张“家长通知书”,长30厘米,宽19厘米,棉纸,蜡纸刻版印刷,质薄色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姓名、学习成绩、致家长书、操行评语等,学生姓名、班级、成绩、操行评语均为手书填写,其余为手写蜡纸刻版格式印刷。联络书最上面为学生基本信息,“戴某某,五年级第二学期”,中间部分为致学生家长书,“迳启者,咱校奉令自1月19日起至2月17日止放寒假30天,除将该同学本学期成绩列表报告于后外,更希贵家长在假期督促该同学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更要求贵家长多提供些宝贵意见,做为咱校改进的指针。此致,敬礼。校长李源启,1月17日。”接下来是学生成绩和学生鉴定,那时的五年级小学生有11门课,分别是算术、国语、历史、地理、自然、政治、音乐、体育、美术、劳作、操行。其中算术和国语又有细分科目,算术分为笔算和珠算,国语更是细分为读法、说话、作文、书法。学生鉴定一栏,老师给戴某某的鉴定优点是“纪律性强”,缺点是“好耍态度”。最后是家长意见和假期作业。

    一张到一千张 逐渐形成体系

      多年的收藏经历,张隽波自创了一套修补法。在收藏家长通知书的过程中,淘来的纸片片很多都不同程度存在破损和残缺,张隽波看着心疼,于是自己摸索修补技术。一块半干湿巾、一瓶浆糊、几根牙签、几块镇尺、几张毛边纸,简单的工具和原料,就可把通知书修补的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有了第一张“家长通知书”,张隽波与通知书的缘份便由此开启,后来又碰到并到手了几张,慢慢地,张隽波意识到其中的价值,从此开始留意并有意识地收集。每次到书摊搜寻旧书时,都要多看一眼有无这类“纸片片”,得之便收入囊中,不得便怅然若失。每到外地出差,当地的书店、书摊也是必逛之地,近些年又多了网上交流渠道。十多年来,张隽波陆续收集了近千张,完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分类、总结、查漏补缺,逐渐形成体系。
      张隽波小心翼翼拿出他整理成册的“家长通知书”,按时间或地域分门别类,每张通知书都用一张干净整洁合体的塑料袋密封着,右上角标签纸上标着所在年份。“看,这个是我收藏中年份最老的,晚清时期,现代西式教育制度传入我国,清政府开办新式学校的历史见证,很有价值。”张隽波介绍道。
      这份家长通知书的时间是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格式为传统的自右向左读,竖排,抬头是官立两广高等工业学堂第二学年修业文凭,学科中除熟悉的科目外,已增加了英语、日语。另一不为人知的是通知书上有曾祖父、祖父、父亲祖上三代的名字,分列在通知书内容的最后部分。
      “这个册子是山西各地各时期的家长通知书,这个册子是省外学校的,这个册子是外国的,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多是华人华侨学校的,还有台湾地区的……这一部分是1950年至1980年期间的,时代特色明显,封面或扉页一般都有毛主席的头像、照片、语录或题词。”张隽波逐一介绍。

    透过字里行间 管窥百年教育

      “收集就是为了研究,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管窥近现代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家长通知书是班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评价、家校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架起了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桥梁,甚至是唯一的书面表达和连接通道。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每所学校有每所学校的特色,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长,家长通知书中都有最真实、最原始、最准确的记录。从中还可看到当时学校的学科安排,老师的育人态度等,让书本里的教育制度丰满了起来。”张隽波说。
      家长通知书,是通知家长的,也是要求学生的,更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成绩的自检与亮相。家长通知书里一般都有学生的学习成绩、自我鉴定、操行评语、家长意见、下学期安排等“家长里短”的内容,在特殊年代和日子里,里面还会有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求职就业人生选择、防震救灾知识、预防传染病药方和常识等“大事要事”。这些“家长里短”和“大事要事”无不体现着“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强调着“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第一责任”,肯定着“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校讯通、QQ群、微信群,成为家长和学校联系沟通的重要手段和纽带,方便快捷,及时高效,但每到学期末,一份份散发着墨香、浓缩着爱意、连接着彼此的家长通知书还会送到家长手中。
      “纵观百年来的家长通知书,不论其形式如何变化,内容如何创新,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永久不变的信念与情感,那就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对莘莘学子的严教与慈爱。家长通知书必将在爱的名义下向未来延续、伸展……”张隽波一语道出家长通知书的价值。

    章大军 张云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