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法治天地

高平法院,这样破解送达难

  当要送达的案件面临案涉当事人多,无法明确当事人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当事人外出工作,拖延时间、逾期未取信件,甚至部分当事人刻意逃避,想方设法“躲猫猫”,面对现实中送达难的难题,高平市法院的集中送达组利用多种手段,目的只有一个:我们一定要找到你。

把好“方向盘”——“送达难”破题坚持“高位谋划”

  高平法院的集中送达组成立于2023年3月6日,最初,这一构想由高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霍敏翔提出。
  2023年2月,高平法院党组按照惯例,就本月案件审判执行质效指标进行分析,针对大家提到的“送达难、效率低直接影响司法质效”的问题,霍敏翔召集诉服、民事、执行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研讨,提出在以往分散送达的传统模式基础上,在诉讼服务中心成立集约送达组,将找不到案件当事人、没有具体送达地址等无法自行送达的送达难案统一交由专业团队采取集约统一送达新模式,全面提升送达质效。
  高平法院派专人到兄弟法院交流学习,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制定《集中送达组工作流程规定》及《集中送达组职责》,为集约送达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集中送达组确定具有一定的送达实践经验,并且熟知辖区情况的原执行局局长毕晋胜为负责人。同时,送达组内其他5名干警以往也均从事过送达工作,工作积极主动,认真细致,责任心强。

优化“路线图”——助推送达工作“事半功倍”

  “上午先去市内及市周边,随后沿沁辉线到陈区镇,最后折返石末乡送达。”
  为了发挥集中送达的优势,提升集约化处理效率,送达组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案件,对于无法邮寄和电子送达的案件,根据当事人情况合理规划外出路线,争取一次外出集中解决多个案件,高效完成送达工作。
  “我们送达,不仅仅是要把法律文书成功送到当事人手中,还要想着怎么才能更好的提升送达工作成效,节约司法资源,如果能够又快又好地送达,对我们来说这一天的工作才真正算得上是成功!”毕晋胜组长这样说道。

立下“愚公志”——送达团队开启“夜间模式”

  “李庭长,能不能先别公告,我们今晚再去最后送达一次。”一起多次集中送达、寻人未果的案件,送达组干警秦红星向办案法官提出想再次尝试现场送达。
  “其实公告送达与我们去现场送达,法律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公告送达的话公告期要30天,会导致案件的审理周期大大延长,且当事人也不一定能及时看到公告。如果我们能真的把文书当面送到他手里,还能现场告知他一些诉讼权利和义务等事项,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保障他的诉讼权利。”被问及坚持的原因时,秦红星认真解释道。
  白天找不到人,那就晚上去。送达组的干警们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星夜前往李某租住房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如愿见到李某,向其当面送达了诉讼文书,并细心告知了诉讼权利和义务等事项。夜间送达是集中送达组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错时送达”的工作方法之一,除了在晚上,他们还会利用中午、周末等休息时间进行送达。而送达时间的灵活机动,根据的是前期送达工作中所掌握的充足信息,错开“上班高峰期”,这一工作方法让送达组的送达成功率明显提升。

善于“借东风”——送达工作不再“单打独斗”

  2023年6月,送达组在向河南某建筑工程公司送达诉讼文书时,遇到了难题。虽然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当送达组奔赴郑州,到达工商登记信息上查询到的所载的公司地址时,却未能找到该公司经营场所及办公人员。
  想着在郑州人生地不熟,干警随即到该公司注册地明湖市场监管所了解情况,在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积极协助下,通过该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与其法定代表人取得联系,最终该公司负责人到达明湖市场监管所签收诉讼文书,送达组干警们顺利完成了此次异地送达。
  在送达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送达组的干警们也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多方社会资源,借助外部力量破解送达难题。
  例如充分借助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这张网,充分发挥网格员数量多、分布密、人地两熟的自身优势,由点破面,有效增强送达力量,化解送达难题,提高送达效率。
  “村委主任、派出所干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送达过程中有了他们的帮助,经常给我们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们就是要在送达过程中,不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最大限度提高送达效率。”毕晋胜这样说道。正是通过联动送达,充分发挥外部力量优势,送达组干警成功完成了法律文书“最后一公里”的送达。

做好“附加题”——送达阶段双方“握手言和”

  集中送达组不是简单的一送了之,他们还是法治宣传员,流动的诉前调解员。
  2023年4月,在向一起借款合同纠纷的被告吴某送达诉讼文书时,送达组干警先向吴某告知了相关诉讼情况后,又耐心询问吴某不还钱的原因,得知吴某其实并无正当理由,只是存有侥幸心理后,送达组干警现场给他释法明理。
  听了送达组干警的劝解,吴某当即通过微信转账主动归还了张某借款,张某也向法院申请撤回对吴某的起诉。
  “送达组干警作为第一个接触被告的人,不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不能‘一送了之’,要把法院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对于案情明了、有调解条件的案件要在送达中融入调解思维,助推办案团队高效办理案件。”集中送达组成立后,分管领导、审委会专委程建义多次强调“送达+调解”思想。从送达组成立伊始至今,几位干警已经通过在送达阶段主动调解,直接促成了8个案件的和解。
  截至2023年11月22日,集中送达组共计送达办案团队移交案件374件。从“自主送达”“分散送达”转变为“集约高效送达”,送达工作集约化提升了送达效率,同时实现了事务性工作与审判工作相分离,让办案法官能够集中精力投身审判,助推了高平法院审判质效走在全省前列。
  送达,从来不是简单二字,不断寻求解决“送达难”的解题思路的脚步也永远在路上。下一步,高平法院将继续探索创新送达举措,拓宽送达渠道,从源头上治理破解“送达难”问题。

本报记者章大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