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学习之家

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合唱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在当今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其有效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从多方面入手探究了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是学习合唱的关键。因此,教师应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如游戏、故事、动画等,来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热爱。例如,《两只老虎》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教师可以利用这首歌曲,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扮演两只老虎进行歌唱,或者在合唱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来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参与度。

二、降低合唱学习难度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对于复杂和困难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并适当简化歌唱技巧和要求,以降低学习难度。例如,《摇啊摇》是一首简单而优美的歌曲。教师可以利用这首歌曲,通过分声部、分段落的方式,让学生分别学习和练习,然后再进行简单的合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合唱的乐趣,又不会感到过于困难。

三、加强合唱技巧教学

  虽然小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但仍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合唱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节奏感、声音控制等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以《教师多么幸福》合唱教学为例,该音乐有着极强的技巧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这首歌曲,通过分步骤、分层次的方式,逐步教授和训练学生的合唱技巧。首先让学生分别练习各自的声部,然后进行合练,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等问题。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通过实际的表演锻炼学生的合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四、结语

  合唱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能力。然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策略。同时,学校和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合唱教学的重视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蕾.基于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J].教育界,2018,(08):120-121.(作者: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第四小学校 王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