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二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三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清·赵翼《论诗》
此时此刻,又是北方冬日。在新词迭出的语境下,“极端天气”不仅仅是人们口里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让人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不一定能胜天(法界还有哲言:天理大于王法)——今冬太冷太冷了。
又是亘古不变,循环往复的年头岁尾,又置身万木肃杀的辞旧迎新之际。凝神沉思当儿,赵翼论诗之诗悠忽窜上心头。但“都是随人说短长”的论调,用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对标一番的话,它却不是毋庸置疑的铁律。
纸媒没落了?
纸媒没救了?
依愚拙见,这也是别一种“矮人看戏”!
拿这份以“激情碰撞文化,诗意表述法治”为刊训的法院文化周刊说事:从2009年至今,尽管它没有雄风荡起春风,但也算做到了文苑淋漓高吟,花丛蜜蜂可人。它数年如一日,所呈现的底色还真有那么一点质感和文气,义理与韵致。否则,在异常艰难的跋涉中,它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它也不会受到这个比较挑剔的执业水准颇高的诸多省内外法官文友的青睐有加。
穿经行纬,贯古释今。
山川从来是滋养人文的酽酽墨汁,坎坷何妨你我纸上布兵文接风云?
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是今天的递进。
未曾奢望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情境中,篇篇佳作令人口舌生津,齿间凝香,但内心念念有词永不改变的理念是:
茶不能太凉,思想不能长眠。
即使做不出指点江山经国大业的巨篇,也要让文字有所醇厚,散发芬芳。
百溪自归川,大道方为学。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沧海何曾断地脉,手眼相契有婵娟。
周而复始的年头岁尾与我们相拥,冬景孕春的美好同样向我们招手。
与过往苦乐相伴的日子道声“再见”,抖擞精神再上已知和未知的途程——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韩锡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