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是中国粮食协会命名的“中国杂粮之都”。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把杂粮作为全市战略性产业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忻州市市场监管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杂粮产业的决策部署,立足标准化、品牌建设等市场监管职能,积极作为,推动杂粮增产量、树品牌。
主动服务助力杂粮产业发展
该局主要领导先后带队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省局和吉林白城学习调研,推进国家有机旱作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多次深入忻州杂粮中心调研,指导帮助建设杂粮加工基地,提高杂粮转化附加值。今年9月,市局免费为12家杂粮企业开展首席质量官上岗培训,引导和督促企业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强化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开展对杂粮产品检测服务,对黄酒、月饼、毛健茶等杂粮及相关企业服务数量43家,免费出具检验报告169份,免费培训企业检测人员19名。
地理标志推动杂粮产业发展
该局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和运用工作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政策引导、商标培育等工作上主动帮扶,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深入挖掘地标产品资源,充分发挥忻州市独特的小杂粮区域优势,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相关主体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已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件(其中杂粮及相关产品占比50%),连续三年三个台阶,实现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跨越。
品牌提升促进杂粮产业发展
该局鼓励指导杂粮企业参与“市长质量奖”“山西精品”申报和评选,提升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在第二届市长质量奖的评选中,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曲县四海进通一品农夫果品开发有限公司、代州黄酒酿造有限公司等忻州杂粮产业龙头企业获奖;山西雁门山酒业有限公司的《代州黍米黄酒》上榜第二批“山西精品”公示名单。
标准引领赋能杂粮产业发展
忻州市是全省唯一的小杂粮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市,该局设立了忻府区红薯、岢岚县红芸豆、五寨县甜糯玉米等14个小杂粮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评价》为依据,以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技术指导,以示范基地生产实践为基础,构建了由基础标准体系和14类小杂粮标准子体系共同组成的忻州杂粮标准体系。红薯、高粱、谷子等小杂粮制定忻州市地方标准23项,每个杂粮品种制定企业标准3-5项;忻州市杂粮产业协会发布了《忻州谷子质量等级》《忻州糜黍质量等级》等35项团体标准。依靠标准化示范成功经验推广,甜糯玉米种植面积延展到14县(市、区)20余万亩,通过三年示范建设,基本实现主要小杂粮作物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
忻州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推动杂粮产业品牌建设和推广,鼓励指导杂粮类地理标志注册,强化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运用标准化方法对全市的小杂粮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引导全市小杂粮走上“精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推动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
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