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要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沃土,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守正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这是我们基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选择。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有机协同,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把握新时代守正创新的基本内涵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守正创新”对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守正创新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具体来说,就是不仅要恪守正道,把握事物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要求我们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不断探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创新性认识和实践活动。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创新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事物都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对旧事物进行符合新的历史发展的改造和创新,才能更加深刻地揭示新的历史条件下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的岁月沉淀里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是我们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深厚土壤。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创造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文化。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创新精神,自古以来就不断开拓进取、推陈出新,造就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新时代,创新更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也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创新性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实践和历史都充分证明,任何一种文明都需要不断地吸收时代精华,与时偕行。当代中国的发展为文化的创新和创造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中国道路为沃土,守正创新,不断铸就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二、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深化拓展“第二个结合”
中华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积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两个结合”的提出,既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伟大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深厚基础,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作出的理论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传承、革新、铸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键在于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和融通之处,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料,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新时代条件下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同时,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错误观点和做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在传承和发展中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中华文明的新辉煌,就要精准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不断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从而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三、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新时代新征程,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两个结合”,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继续坚持和大力弘扬守正创新的优良传统。
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和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守正创新、全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第一要义。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把这个最本质的特征体现好,把这个最大优势发挥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不断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继续开拓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谱写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华彩篇章。
二是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新时代的理论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要以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两个结合”的发展,充分认识到“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提和条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两个结合”的价值旨归和目标导向,两者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的实践发展要求,指引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三是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已经成为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新技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经过“第二个结合”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高度契合,既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文明。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道路上,要恪守正道、胸怀正气,以守正为创新提供遵循,以创新为守正提供动力,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知,2023(09):4-7.
[2]钟君.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J].红旗文稿,2023(14):19-22.
[3]刘跃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J].文学评论,2023(04):9-13.(作者: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凡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