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法院文化

你的青春记忆里有诗歌吗?

  前不久,一位朋友搬家时翻到一个布满灰尘的记事本,打开一看才想起是自己在大学读书时写的诗歌。坐在地上一首一首地看完之后,他感叹:“我的青春记忆全在这里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经变成了一个不碰诗的人。时光不仅带走青春,也带走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浪漫少年。”
  青春总是和诗意联系在一起,当你用如火的激情点燃青春火焰的时候,诗意为你的人生插上梦想的翅膀。带着你穿越尘世的沧桑,带着你走过千山万水,带着你在时光的隧道里安然穿梭。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些逝去的岁月,会踮起脚尖,伏在你的耳边轻轻地告诉你:“你拥有一个浪漫而难忘的青春!”
  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年代,是一个文学蓬勃发展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代。文学以她独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长时间的压抑之后,当时的人们激情高涨,他们的理想和浪漫情怀得以释放,诗歌成了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最佳选择。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每次在上课前,语文老师总要即兴朗诵一首诗歌,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或舒婷的《致橡树》,或戴望舒的《雨巷》,或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我就是在那时熟悉了经典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如痴如醉,老师的形象在我们的眼里变得十分伟岸,和着诗歌的旋律,我们都进入到了一个梦幻的境界。
  记得当时有位大诗人于沙先生将在长岛酒店举行诗会,这一消息在各个校园广泛传播,诗会门票很快被抢购一空。很多人为了得到一张门票,不惜找到各种关系。我和两个同学没有买到票,通过熟人的关系进入到酒店的会堂,站在一个角落里,聆听诗会。于沙先生一出场,就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先生激情飞扬的神采,抑扬顿挫的朗诵,把诗歌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将诗会推向了高潮。
  文学家们以他们如椽的大笔,歌颂这个巨变的时代,他们用灵感捕捉时代的美,写就一首首美轮美奂、富有人性的诗歌。这些诗歌有温度、有情怀、有人情味,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那时的校园里、林荫下、小溪旁,到处都有诗人的影子,他们吟诵诗歌,组织诗会,探讨诗歌的内涵。大中学生在手抄本上抄录名家的诗,用诗歌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感悟。一首首诗歌记录了他们的青春,记录了他们的情感,展示了他们的生活,书写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恋人们也用诗歌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慕。会写诗歌的年轻人在面对心爱的人时,能够将浓郁的感情,凝聚成一首首爱的诗篇,或委婉,或含蓄,或内敛,或豪放。爱的语言在诗歌中浓缩,流露的是仰慕、爱恋和两情相悦。不会写诗的年轻人,找对象就有点难度了,既没有文艺气息,又没有表达的手段,实在难以拿出手,不受女孩子青睐,找对象难度很大。
  汪国真、席慕蓉等诗人,如同闪耀在天空的明星,绽放出灿烂的光彩,成为全民的偶像。汪国真的诗歌《感谢》: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给我们呈现了爱的纯洁、无私、博大、深沉。没有卿卿我我,没有儿女情长,但却让我们在融融的爱意中领悟了爱的真谛。
  物质贫乏的年代,因为有了诗歌而精神富足。娱乐匮乏的年代,因为有了诗歌而不那么寂寞。诗歌恰似甘霖雨露,滋润了干枯的心灵。当提笔描摹岁月带走的点滴痕迹,依然会记起她在青春季节里,荡起的层层涟漪。
  有文学诗歌滋养的人生,是那么的温润,是那么的让人朝气蓬勃,那么的让人充满希望与活力。时光太瘦,指缝太宽,在拥有文学诗歌的年华里,尽情享受那份美好!你仰望天空的那一刻,是漫天美妙的星辰。你俯瞰大地的那一刻,心中涌起的是飘香的美景。(作者: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性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3-12-28期

  • 第2023-12-26期

  • 第2023-12-21期

  • 第2023-12-19期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