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为创作,必是发现;
作为艺术,必须雕琢。
诗的语言,
是铁匠的钳子。
烧红的铁块,
怎能用枯枝败叶挟持!
无论写什么,虫还是龙,
传统还是新潮,
总得有一点特殊的味道,
耐得反复咀嚼。
大手笔必有异于常人的
胆量、结构、语言,
必有奇思妙想。
必能熟练地运用,
启示、暗示、神秘。
诗人能拘泥于写实吗?
拘泥于写实还是诗吗?
诗人具有:
打碎万物而重组的能力,
有转换主体客体的能力。
不怕平白如话,
不怕口语入诗。
怕什么呢?
怕没有深刻的思想,
怕没有丰富的感情,
怕没有独特的意境。
能不能看到矛盾?
矛盾就是美啊!
平静的叙述——
往往是最能叩开
读者心扉的力量。
啊!一气呵成!
一气呵成,
需要多大的气魄啊!
诗人入诗的角度,
常常令人猝不及防。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诗散落于
思维能触及到的任何地方。
二
总有神来之笔,
令平静的叙述陡然增色。
总有特立独行,
在诗中闲庭信步。
总有些闪光,
让你眼前突然一亮。
暗喻,给人以遐想,
而遐想是快乐的!
诗人所歌唱的,
就是时代所歌唱的;
诗人所鞭笞的,
就是时代所鞭笞的。
诗人所信仰的,
就是大众所信仰的。
没有博大的襟怀,
没有丰富的生活,
没有深刻的思想,
没有熟练地驾驭文字的能力,
没有丰富的词汇,
能用这么简约的文字,
写出这么繁复的内容吗?
随着描述对象本身的节奏而节奏,
随着感情、认识的节奏而节奏,
随着联想、想象的节奏而节奏,
一般地讲,这就是自然的节奏,
美的节奏。
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虎头、凤尾,
看到了对转折的巧妙处理,
看到了细节的力量,
综合的力量。
即席挥毫,字迹儿多是歪的;
借酒抒情,情里面总有几分辣味。
烈火焚烧,锻造出一把锤子,
千锤百击,诗门儿才缓缓开启。
微微地笼住眼睛,
感受心灵的徜徉。
仿佛在明净的湖面,
撑起一叶孤帆。
湖水怎这多柔情?
湖面怎这多春光?
我陶醉了,
我融化了。
首先是生活,
然后才是诗歌,
诗歌是生活的副本。
现在悠闲了,
诗歌成了生活的重要内容。
偏激和骄狂,
是灵魂的痈疽,
难道是诗人的正常情态吗?
杨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