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B05版:特别报道

构建专班工作“矩阵” 打造新时代市场监管“拳头”效能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任务专班工作纪实

  • 2023年6月29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蓝翼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

  • 2023年3月14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第二届太原市政府质量奖陈述答辩会。

  •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运营中心揭牌仪式。

  • 太原市食安办组织召开2023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第二十六次调度会。

  •   2023年,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三创建、一强化、五提升”为全年工作总抓手,实施专班制推进、项目化管理、清单式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牵头抓总,专班调度落实作用,成立13个工作专班,按照“四个一”工作专班机制(一办法、一台账、一计划书、一进度表),高质量推动“12315”重点工作目标和116项重点任务落实,各项指标效能取得新突破。

    食品安全亮出新气象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及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工作专班,实行周二例会制,抓统筹、细调度、快反馈、重闭环,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持续打基础,攻坚抓创建。专班围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指标,积极查缺补漏,固强补弱,创新补项,先后召开35次调度会,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70余个,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创建标准,为进一步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细筛底数,创新抓落实。专班采取“2444”工作措施,按照“摸底数、建台账、实督导、严督查”工作步骤,采取“线上+线下”“培训与包联同步”等举措有序推进工作落实。2023年,市、县、乡(街)、村四级党委、政府干部5669人,对2.9万户A、B、C、D四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对应包保管理;2.2万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农批市场、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五类“三小”主体纳入包保,实现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包保全覆盖。
      此外,开展了“文明餐桌”行动,印发了《太原市“文明餐桌”行动方案》,经过企业自查申报、基层监管推荐、综合评审,初步选出了117家制止餐饮浪费先进典型,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知识产权建成新高地

      知识产权工作专班围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两项重点任务指标,全面突破、多点发力,政策引导、示范引领,建成省内首个市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支持成立太原市首批4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大力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各类指标领跑全省。
      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951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5.9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9件,有效商标注册119567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8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1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所、国家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2个,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5家,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企业1家。
      建专利导航项目成效明显。实施5个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支持5个县(市、区)、产业园区开展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支持25家企业、4家高校、3家科研机构开展39个企业经营类、研发活动类、人才管理类专利导航项目。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持续增加。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优势企业23家;9项专利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山西紫林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个企业的21项专利获得2023年度山西省专利转化资助。2023年,太原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5.4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3.3%。
      建设知识产权人才“新阵地”。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推动《太原市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立法。成功举办“并州杯”太原市促进转型创新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

    质量强市取得新成绩

      创建实施质量强市、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专班召开例会21次,高起点谋划,高站位推进,高标准落实,以“政府质量奖”和“惠企直通车”为牵引,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效能,狠抓“一站式”综合服务力度,在服务推进专业镇、产业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服务筑牢质量基础。下发了《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惠企直通车”市场主体提升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作《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重点产业链手册》和《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特色专业镇手册》,出台《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工作规范》。在六大重点产业链和六大特色专业镇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259家企业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山西省首家国家产业计量中心——国家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地太原。开展“清徐陈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研制,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推动清徐食醋产业高质量发展。
      树标杆发挥示范引领。5家企业获评“第二届太原市政府质量奖”,10家组织和个人获评“第二届太原市政府质量奖提名奖”。
      连续七年编制《太原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太原市质量工作精准“画像”,坚持问题导向,倒逼质量工作提质增效。组织30余家企业对2023年“山西精品”进行申报,7个产品获得“山西精品”,申报数量、获批数量“双量”提升再创新高。

    营商环境形成新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专班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情况,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广告导向监管,加大重点领域整治力度。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消费环境优化提升。组织协会换届,发挥行业自治桥梁纽带作用。
      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下发《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建立政企长效沟通机制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8项制度,搭建政企常态化沟通联系平台,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展入企服务90余次。
      建立健全规范化服务机制。为严格规范“一业一查”监管工作,编制出台《太原市“一业一查”综合监管经营主体合规手册(试行)》,根据不同业态类别,明确主体资格、经营行为等合规事项,引导经营主体合规经营。全市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任务共计584次,抽取检查对象4152户(个);市场监管部门内双随机抽查224次,抽取企业8024户,通过“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实现监管既“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消费者满意度保持前位。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排名持续上升,“七天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总数达到11659家,深入开展“四季守护铁拳出击”专项执法行动,严把安全“关口”,服务民生“实事”,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安全出行,让“幸福太原”底色更浓。

    网络市场打造新规范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专班按照“12315”工作部署,立足网络监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进网络交易监测监管五级贯通系统运用,申报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强化规范平台经济发展。组织开展涉疫药品专项整治、网络反餐饮浪费行动、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专项治理、“秋季朗月”互联网销售酒类醋类侵权假冒商品专项治理、2023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等工作;组织开展优化平台企业协议规则工作;组织开展网络抽检工作,共抽检40个批次,对不合格产品按规定流程进行了处置;组织开展“三宣传”活动。网络餐饮法规政策暨“食安封签”宣贯指导会,深入11家单位开展法规制度“一线”宣传与帮扶,借助平台的技术力量开展政策宣传。
      加强电子数据取证工作。制定《太原市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管理规定》,协助广告科、双反科、知识产权保护科、药品监管科、化妆品科、消保科、特设科、认证科、执法稽查科固定数据约2400G,分析提取电脑数据6台,手机数据5部,固定各类移动端数据51条,为提升网络违法案件办案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撑。

    公平竞争成为新常态

      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工作专班全年共召开专班会议20次,常态化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组织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工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公平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督促指导工作持续加强,每季度对全市34个成员单位和11个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进行再督导、再检点,要求各政策制定单位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必经环节,纳入各单位OA公文办理系统(发文稿纸),实现全程可回溯管理;制定标准化、规范公平竞争审查表(样表),在全市推广使用,进一步提高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作规范化水平。
      控增量,减存量,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对增量政策措施认真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备案政策措施文件444件,其中:市级备案政策措施66件;市直部门备案政策措施200件;县区备案政策措施178件;对存量政策措施加强定期清理,梳理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文件1847件,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文件31件,修订23件,废止8件。

    医美工作力求新突破

      医美工作专班强化目标导向,狠抓6项工作,坚持时间、进度、指标协调推进,确保整治工作落实见效。
      强化举措,狠抓落实。一是摸清底数,明确任务目标。二是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制定专班工作方案,明确检查要点,挂图作战,挂单销号。三是开展联合检查。对太原市投诉举报问题突出的重点医美机构开展联合检查,严厉打击医美机构使用未经注册产品和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等不法行为。四是明确检查重点内容。五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进一步加强医美机构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药械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执法办案能力,有力推进医美用械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开展。六是开展美容美发机构专项整治和未经注册(备案)化妆品专项整治。
      规范秩序,成效明显。一是规范医疗美容机构。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医疗美容行为,净化了全市医疗美容市场。二是规范生活美容机构。分别组织开展美容美发机构和未经注册(备案)化妆品专项整治。三是提升市场主体责任意识。在执法检查中宣传引导,督促企业落实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存储等各方面规章制度,对已停止医疗美容活动的机构,有从事生活美容服务意愿的,引导其依规有序向生活美容机构转型。

    综合执法取得新荣誉

      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工作专班,共组织召开专班例会13次,对行政执法制度落实、行政执法平台运用、执法办案考核考评标准以及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事项进行讨论研究和安排部署。
      完善制度,规范化执法。修订完善了六项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印发《关于加强财政票据管理的通知》,修订了《行政执法工作规则》,对行政处罚工作流程进行了再规范,与市公安局联合印发《涉案物品检验及认定工作流程的规定》,对于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查扣产品需要进行检验的,实施绿色通道管理,提升了办案效能。全年市场监管系统查办案件5528起,同比增长128.24%;罚没款6334.61万元,同比增长226.83%。
      对标一流,奋勇争先。太原市市场监管局被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省高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四部门评为打击侵权假冒和知识产权执法表现突出集体,在首届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执法稽查专业技能大比武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在第三届全国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电子数据取证大比武活动中,王天瑞和陈宇祥荣获团体三等奖。杏花岭区局查办的山西泳冠深蓝体育合伙企业有限公司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案入选国家总局“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类典型案例,并入选全国《格式条款违法案例及执法工作指引》典型案例。

    特种设备有了新标准

      电梯应急救援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专班严格按照《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专班运行办法》的调度机制执行,召开专班例会32次,按照专班计划书、时间表、路线图有序开展工作。
      建立“标准锁”,拧紧“安全阀”。成立了太原市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全市特种设备方面标准的研制制定、宣传培训、实施和推广提供了组织保障。完成太原市地方标准《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运行规范》的制订工作,标准于2023年10月23日发布,并于2023年12月23日正式实施,填补了太原市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相关标准的空白,以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为载体,打造适应新形势的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为主体的电梯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平台已录入电梯44625台、使用单位4209家、维保单位237家。平台通过对电梯运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发现高风险电梯并通知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做到提前提示预警,提升了监管准确性、有效性和电梯应急救援能力。
      规范监管“标准”,依法监管更有效。修订了《太原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出台了《太原市电梯安全评估管理措施(试行)》以及《电梯检测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使得保障电梯安全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为电梯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了电梯安全管理的水平。

    基层执法探出新模式

      基层执法队标准化建设工作专班制定了行动方案和计划书,细化责任和时间节点,切实确保专班工作推进及时,成效明显。
      打基础,抓规范。通过研讨、借鉴和聘请标准化专业人员介入指导,制定了《基层执法队标准化建设导则》《基层执法队标准化建设考核规范》《基层执法队标准化建设资料汇报》等文件体系,为高质量推进基层执法队标准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重管理,抓创建。制定下发《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基层所(队)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创建工作方案》《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基层所(队)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创建考核细则》等指导性文件,经过大量的实际调研指导,推动各县区基层市场监管所(队)形成了创新监管模式、深挖品牌特色、科技赋能监管的亮点,推选13个市场所参加四星所(队)评选。

    法治建设争取新作为

      法治政府建设专班召开专班例会10次,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要求,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
      细化任务,压实推进。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工作78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印发任务分解表,实行专班调度,研究布置重点工作,督促推进任务落实,及时安排部署完成了法治政府建设督察、考核等相关工作。并组织各业务科室和市综合执法队梳理了案件办理程序常用的法律法规。
      规范机制,强化审核。进一步规范案件审核机制,从重点环节入手,规范行政处罚重点难点程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案件审核、法制审核、听证及集体讨论程序的实施意见》,完善了案审委审核程序规定,制定了《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工作暂行规定》。完成了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修订工作。对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免罚和减轻处罚清单进行了修订。

    智慧监管迈出新步伐

      市场智慧监管工作专班积极筹划市场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建设,按照硬件、软件同步推进,研发、培训一体实施的思路,赶时间、抓进度,智慧监管工作圆满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筹措资金,高位统筹。多方协调,努力争取资金用于智慧监管指挥中心领导驾驶舱建设。按照规划已完成了12个功能模块的开发部署,共设26台虚拟机,CPU148核,内存396GB,存储18400GB,高质量配属,为智慧监管提供了有效“硬支撑”。同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上线试运行。
      归集数据,高效推进。与省局协调回落17项数据资源,共计11042756条,涉及食品相关的主体数据59254条,许可数据83416条,抽检数据119条。与市教育局“互联网+明厨亮灶”数据对接,实现“应接尽接”,共接入有效视频数36家,其中学校食堂33家,集中供餐单位3家。与健康证平台对接,接入食品从业人员电子健康证明管理系统对接数据201609条。
      2024年,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围绕“12327”重点工作目标,继续完善专班工作“矩阵”机制,强化工作统筹,突出工作调度,狠抓工作落实,按照流程化、规范化、闭环化,抓好各项任务的落细落实,用专班化“拳头”,提升新时代市场监管效能。

    本报记者余嫱 通讯员李丹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23期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3-12-28期

    • 第2023-12-26期

    • 第2023-12-21期

    • 第2023-12-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