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理论研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紧贴民生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其中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希腊、葡萄牙、中国、新加坡、韩国等。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将达到2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16%以上。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的14.2%。而到207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77亿,占总人口的34.9%,成为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也日趋严重,截至2022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患病率为71.1%,65岁以上老年人收入水平仅为全国收入水平的30%。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导致原来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模式逐渐发展并相互交融,与之相对应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运而生。
  (二)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基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人口“未富先老”等现实情况,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国高度重视,除了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陆续出台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养老机构管理办法(2020)》《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等一系列推进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尤其是中办、国办最新发布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强调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
  (三)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需要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既要发挥政府的兜底保障作用,大力发展养老事业,突出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在满足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提供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夯实养老服务要素支撑,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普惠养老机构,将养老服务与文化、教育、家政、医疗、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全面融合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因此,着眼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晋中市养老服务业现状

  晋中市着眼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2020年晋中市获批“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2023年晋中市民政局获评“山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一)养老格局呈现“907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64.08万人、占比18.96%,65岁及以上人口43.88万人、占比12.99%。老龄人口收入方面:机关事业人员养老金平均为4643.07元/月;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平均为3088.6元/月。全市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通过社区组织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料养老,3%通过入住养老机构实现集中养老,这就是“9073”养老格局。
  (二)服务体系初步覆盖城乡
  全市养老机构共109家,其中,公办机构45家、民办机构50家、医养结合机构14家。全市共有养老服务设施911个,其中农村日间照料中心865家、城市养老服务设施46家(城镇养老幸福工程16家)。全市共有各类养老床位数总计24699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0张。
  目前,全市入住养老机构老人共3735人,其中公办机构入住老人1443人,民办机构入住老人2237人,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人55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入住老人151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有从业人员1350人,其中约有70%的工作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上,护理人员731人(取得护理资格证555人)。全市共培育打造的康养产业6家。全市空巢老人3755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0.59%。自2020年以来,晋中市通过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高质量建设16家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实现了县域全覆盖,较好地解决了城镇居家和社区老年人就近就便的养老需求。
  (三)运营模式“多点开花”
  晋中市养老服务方面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一般预算和中央、省、市各级福彩公益金,根据2022年资金计算,在养老服务方面,一般预算占总资金的19%;中央福彩金占总资金的12%,省级福彩金占35%,市级福彩金占34%。
  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机构性质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根据其经营方式可分公办公营、民办民营和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如太谷孟母健康养生城,经营方式为公办公营,榆次金硕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也是营利性的服务机构,经营方式为民办民营;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如晋中市老年养护院、寿阳县七里河敬老院等为公办公营,左权县福利中心为公建民营。
  (四)政策支撑更趋积极有力
  近年来,晋中市先后出台了《晋中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运营养老服务设施资金补助办法》《关于促进全市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晋中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2022年1月晋中市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人补贴发放制度进行了完善,确保全市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及时足额享受补贴,这些都为晋中市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五)养老改革展现积极生机
  近年来,晋中市已获批国家民政部、发改委确定的山西省唯一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并以此为契机,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化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发展,切实推进为老服务组织培育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康养产业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等任务。其中,晋中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采用市县两级一体化模式共建,预计未来上线运行后将实现养老服务数据收集、汇总、分析、统计、共享、监管等功能,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榆次区华晟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打造“互联网+物业+养老服务品牌”,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
  虽然晋中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相关政策支持尚需完善。特别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多由民办非企业单位投资,各地政府主要是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而运营补助基本没有落实,社区居家养老可持续性运营较为困难。
  二是养老服务发展不够平衡。晋中市的老龄人口比例超过全国老龄人口比例,预计未来只增不减。但目前晋中市养老机构的供给低于需求,且存在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城镇老龄人口对于养老机构的需求大于乡村养老机构的需求,但城镇养老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市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场所面积覆盖率仅为12%,全市养老机构入住率仅为35%左右,有很多老人难以进入养老机构得到专业的照看和护理。现有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普遍存在配套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规模小、档次低等问题,日常护理、日间照料、生活服务、健康支持、老年餐桌等需求,还有很大的缺口,社区养老道阻且长。
  三是养老版块的资金缺口较大。目前,晋中市养老版块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其次就是福利彩票收入,剩下很小一部分是社会慈善捐款。而每年财政拨款用于养老版块的资金比例很小,且增长幅度不大。如果想建成网状的养老体系,则需要更多的资金,仅靠财政拨款和福利彩票收入是远远不够的。
  四是专业队伍建设不够适应。晋中市目前拥有的养老方面的专业护理人员共1085人,年龄大都在40-60岁,大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总体上年龄偏大、知识水平低、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许多地区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且劳动强度大、工作责任大,每年有大量的护理员流动或离职,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突出,这必然影响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五是智慧养老尚在探索阶段。目前,晋中市针对养老版块的技术投入有限,尚未形成统一的线上智慧养老平台,难以利用大数据实现养老服务的精准推送;同时相关的养老智能设备和技术也尚未完善,许多设备尚在试用探索阶段,未形成规模效应,真正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三、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养老服务事关全局,是家事、也是国事。要站在更高的政治站位来谋划,精准发力破解难题,加快推进晋中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方位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方面,晋中市要加强养老版块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规划,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促进各部门协调配合,全方位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在优惠补贴方面,通过减免税收、发放补贴、减免相关费用、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企业的扶持。同时要尽快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办法,落实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并通过政府回购、租赁、补建等方式补上老旧小区养老设施欠账。此外,要着手制定医养康养发展规划,推进配套政策落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生活需求。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开辟多元投入的融资渠道
  一方面,晋中市可在财政方面向养老版块倾斜,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可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多渠道融资。例如,可由政府牵头,设立养老版块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利用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养老版块项目;还可以发行养老版块政府专项债,用于养老版块的发展和建设;同时对现有养老版块资金进行结构化理财,增加收益,用于养老版块的发展。
  (三)重点发展社区养老,形成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服务体系
  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和未富先老的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未来几十年居家养老的情况仍占据主流位置,但随着现代家庭421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年轻人因为工作的原因,难以平衡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社区养老作为居家养老的配套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较为成熟的社区养老中心偏少,缺口较大,急需加大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政府购买、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等方式加快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针对已建成小区土地空间不足、可利用空间较为分散等情况,可依托小区已有幼儿园等,利用幼儿园已有食堂,在其旁边配建或共建养老基础服务设施,同时方便接送孩子和老人,一举两得。针对居家养老对于医疗资源需求大的情况,可利用小区现有诊所,在其基础上扩大规模,形成与小区规模配套的医疗场所,同时与社区医院和市县公办医院合作,整合医疗资源,日常医疗需求可在小区诊所解决,急重症通过快速通道与合作医院对接,及时接送老人接受更加专业和全面的治疗。
  (四)加大养老版块技术投入,促进全市养老版块智能化发展
  要加快晋中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全市域组网运行,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深度融入,积极开发养老云服务,有效提供晋中市全市范围内的线上智慧养老服务,从日间照料、买饭购物、医疗救助、健康监测、生活探访、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全方位助力老人养老。在线下方面,加大对智慧养老设备的投资力度,鼓励相关企业和研究所研发相关智能设备,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方便。
  (五)坚持高质量服务,着力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能力素养
  一方面,充分利用驻晋中市大中专院校众多的优势,特别是利用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晋中卫校等市属院校开设养老护理、老年服务、心理疏导等专业,采取定向委培、岗前培训、定期考核、选送进修等形式,搞好初级资格培训,开展中级、高级和技师等培训,建立起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努力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另一方面,利用老年大学,开设专门的老年养护专业,培训50-65周岁的身体健康、各方面指标合格的老年人做预备养老服务从业者,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大多已退休,有足够多的空余时间和照顾人的经验和耐性,比年轻人更容易上手照顾。
  同时,可以借鉴德国等国家的经验,建立时间银行。将志愿服务于养护老人的时间存入时间银行,等自己达到养老年龄后,从时间银行提取所需时间,享受其他人对自己的服务,形成闭环。也可以构建积分制,联合银行、移动联通通信公司、超市等企业,在客户年轻时设立预存款多少累计积分的机制。对于客户来说,累计的积分可以在年老时用于抵扣养老服务费用或者兑换所需商品;而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促进其当下的业务发展,借此实现双赢乃至多赢。这样可以辅助缓解养老投资资金不足和养老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促进养老事业良性发展。
  (六)坚持高标准管理,建立社会养老的规范化运行及监管机制
  对于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监管的现状,一方面要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民政、发改、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人社、卫健、医保、慈善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探索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定价机制,推动养老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同时要加强日常监管,完善养老服务行业质量考核评估机制,建立与评定等级相挂钩的运营补贴制度,通过构建养老机构、客户和政府都可以评价的多方线上评价体系,对于养老机构的服务进行多维度综合打分评价,每月一次,年底汇总清算,并以上一年度的综合评分结果评定对应可领政府优惠补贴的等级,“以评促建”提升质量,促进形成安全、便利、诚信的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环境,更好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刘嘉 郝永红
第二作者:中共晋中市委党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25期

  • 第2024-01-23期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3-12-28期

  • 第2023-12-26期

  • 第2023-12-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