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不少家庭开始采购年货,而让家里的孩子吃得好、吃得健康则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儿童牛奶、儿童水饺、儿童香肠……在食品领域,打着儿童标签的食品屡见不鲜。这类食品通常声称更具营养价值,且安全无添加剂。
家住太原市寇庄西路的王先生在为孩子购买食品时,更青睐于带有儿童食品标签的产品。“小孩吃的东西我都比较注意,比如要低糖、低盐,买这些儿童食品其实也是为了让孩子吃得营养健康,价格高一点也无所谓。”
但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一些儿童食品营养成分其实与普通食品并无差异,但反观价格却高出不少。
打着儿童标签
营养成分却并无差异
“有时候早上来不及做饭,就给孩子喝儿童牛奶,而且孩子也挺喜欢喝。”前几日,曹女士在直播间看到平时孩子喜欢喝的儿童牛奶正在搞活动,就下单复购,拿到快递后,曹女士在擦拭儿童牛奶外包装时却无意发现了孩子爱喝的秘密。本以为配料表所显示成分会更适合儿童,却赫然写着添加了白砂糖。
另外,记者还注意到,除了添加白砂糖外,曹女士所购买的儿童牛奶营养成分也并不突出。营养成分表上显示,每100毫升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仅有2.4克,而市面上在售的普通牛奶蛋白质含量基本在3.0克。广告中所谓的更具营养也无从谈起。
随后,记者在市面上调查发现,其实为了能让产品拥有更好的口感,不少厂家都会添加白砂糖或是低聚果糖、食用香精。除了儿童牛奶,其他儿童食品的配料表也是漏洞百出。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一款儿童红肠销量达400+,但其营养成分表内写着每100克食物中钠含量为1386毫克。当记者咨询客服该产品是否适合3岁儿童食用时,客服回答“可以”。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1至4岁儿童每天钠的推荐摄入量为700毫克。也就是说如果吃下100克儿童红肠,孩子即使当天不再吃任何其他食物,钠的摄入量也已严重超标。
儿童食品销售旺
价格高于普通食品
记者在太原市的大型商超内发现,食品的各细分门类下,都有针对儿童的特殊产品,且价格相较于普通食品来说较高。
春节临近,水饺热销,这其中,颜色更艳丽、体积更小的儿童水饺也深受消费者喜爱。记者发现,儿童水饺在外包装上通常印有“无添加”“营养丰富”“有机”等字样。
就价格而言,如某品牌300g装的儿童虾皇水饺,价格为49.9元。在不足一米间隔的另外一个柜台内,同样为虾皇馅料的普通水饺480克售价仅为31元。
除水饺外,儿童营养面、儿童酱油等产品的销售价格均高于普通产品。以一盒儿童挂面为例,160克的价格为39.8元,价格高于普通挂面。
不仅是在线下商超,网络购物平台上,儿童食品也同样受到消费者青睐,记者在电商平台输入“儿童食品”关键词,搜索到的商品琳琅满目,饼干、蛋糕、奶酪棒、水果棒等一应俱全,其中不乏有门店销量可达10万+,甚至20万+。
不少带着孩子在超市购买儿童食品的家长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对价格并不十分在意,只要是能让孩子吃得安全健康,价格高一点并不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意愿。
理性看儿童食品
科学合理选购
“儿童食品未必就比普通的食物更健康,现在的很多家长并没有从儿童的需求出发,而是一味地跟风购买,这样其实是不可取的。”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杨珍表示,儿童食品通过包装、颜色、造型等吸引儿童的同时,为了创造更高的销售业绩,甚至会在口感上大做文章,比如在牛奶、酸奶制品中加入糖分,这也大大增加了儿童肥胖和龋齿的风险。
同时,孩子对包装、颜色、味道等因素产生依赖后,家长在家烹饪的食品虽更具营养价值,但受限于口感差异,孩子依旧很难接受。
杨珍表示从营养需求方面来看,3岁以上的儿童,其实是可以食用普通食品的。家长不应该盲目轻信儿童食品所述的功效,还是应该关注营养学知识,认真查看食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挑选合适的食品,为孩子养成均衡营养的健康饮食习惯。
记者了解到,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曾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从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儿童零食进行了规范,填补了国内儿童零食标准的空白,但遗憾的是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二条也明确提到,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的,食品标识上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图案明示、暗示或者强调产品适合婴幼儿、儿童、老人、孕妇等特定人群。
本报记者曹翀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