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上的老字号故事,演绎着近代以来中国的工商业传奇。那些老字号的开创者和经营者们艰苦创业、有勇有谋,在服务社会中磨砺技艺和品质,沉淀老字号的荣光和口碑,更得见人品和心性。这些故事曾经在《晋昌源票号》《大宅门》《大染坊》《天下第一楼》《乔家大院》等电视剧中鲜活呈现,也为新时代以来的《楼外楼》《老酒馆》《塞上风云记》《传家》《一代匠师》《珠江人家》等作品所生动演绎。
老字号故事里有美食、佳酿、中药、戏曲等,对于这些产品和技艺,作为叙事艺术的电视剧不是简单予以呈现,而是通过鲜活的故事传达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楼外楼》中一心报考美专、对继承家业本不感兴趣的洪家宝,在成为楼外楼当家人后,巧妙通过“以文兴楼,以文会友”重振老字号,美食文化沙龙名动一时;《女儿红》中绍兴佳酿蕴含着绍兴人的风骨气度,作品对女儿红的文化内涵作出形象诠释。
老字号的起步、积累和逐渐壮大,总是伴随品质、技艺的锤炼提升;经商之道少不了韬略筹谋,终究以诚信为根本,以家风为传承。如电视剧《一代匠师》讲述福建木雕传人的故事,引用家训“作艺贸易,勿占便宜;待人接物,规矩方圆”展现精神传承。剧中一代匠师廖晞以他的宽仁、坚韧和匠心践行祖训,在他的身上,经商与处世实为表里,义利之间彰显商业伦理,更显人格操守。《珠江人家》没有延续常见的“个人—家族—民族”的叙事模式,开篇父辈的牺牲将三兄妹直接甩到大时代的浪潮中经受风吹雨打。少年陈山河在师傅何玉良那里切身体会到诚信的重要——“这世上有两件事不能造假!第一件就是救人的药,第二件还是!”由此奠定了他经营中药以诚信为本的坚定信念。
老一辈筚路蓝缕,年轻一辈历练成长,新老交替,生生不息,让老字号的技艺、口碑与精神不断传承传扬。老字号的故事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常常围绕年轻一辈的成长、情感主题展开,这让老字号题材作品萦绕着青春芬芳的气息。《传家》中大姐易钟灵面对从南洋归来、桀骜不驯的二妹钟玉不愠不恼、循循善诱:“先学敬人,才为人敬”“世界上没有常胜的将军,也没有常胜的家族”。钟玉本以为大姐满脑子尽是旧思想,最终发现竟是自己粗鲁无知。
近年来,老字号生发了更多的新故事。《正阳门下小女人》中徐慧真的前门小酒馆,历经公私合营以及改革开放、新世纪初的发展、挫折与繁荣,见证着人性的善恶美丑,也见证着友情爱情的醇度;《姥姥的饺子馆》中小馆经营也凝聚着姥姥的辛劳付出,承载着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与命运变迁。这些故事的时代感与当下性更强,文化的传承发展被表现得如在目前,愈加凸显出时代的氛围与讲述的新意。《狮子山下的故事》《澳门人家》表现港澳地区糕点铺、茶餐厅老字号的奋斗传续,视野宏阔别致,更承载着家和万事兴的精神文化意涵。
老字号厚重丰茂的故事里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坚强脊梁,彰显着几代中国人兴业兴邦的壮志豪情:《大河儿女》中钧瓷掌门人贺焰生,《女儿红》中绍兴老酒的传人孙南笙,《楼外楼》中洪家子弟洪家柱莫不如此。《珠江人家》里,中共地下党员金慧荣被捕后,用粤剧声腔念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慷慨就义。《传家》中星华百货易家三姐妹毁家纾难,在时代的激荡风云中奔赴革命。老字号故事展现的民族大义发挥着凝聚家国情感、形塑集体记忆的重要文化功能。
老字号饱经岁月洗礼,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蓬勃青春,打上了中国近现代工商业发展的文化印记,也濡染着中华大地的山川风华。老字号题材电视剧用影像呈现这些独特的美学意象及其文化内涵,在赓续文脉中唤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