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晋城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平安建设总体目标要求,认真抓协调、细致抓防范、全面抓落实,扎扎实实履职尽责推进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突出“三个强化”,完善平安建设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体系。二是强化责任机制。强化各级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平安建设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三是强化全局共治。强化全局干部职工“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平安建设工作意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深化“三项宣传”,营造国家政治安全氛围。一是开展防范抵御“颜色革命”宣传教育。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月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宪法》《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了对国家安全认识,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三是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单位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送保密主题宣传文章、保密微视频、安全保密常识等,加深党员干部对保密工作的认识,形成全员重视保密工作的良好氛围。抓实“三个加强”,确保社会治安防范到位。首先,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充分利用平安创建、国家安全、保密教育、心理健康、消防安全知识等培训讲座,增强安全意识、保密意识、维稳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内部防范管理。完善了机关内部安保工作流程,新装了监控设备,添置更换了消防设施,有效提高了内部安全防范能力。第三,加强应急值守管理。严格执行节假日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认真落实突发情况报告制度,采取实地检查与电话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对机关应急值守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应急值守工作不出纰漏。
做实“三项维权”,化解矛盾保护消费权益。一是做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全年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各类信息36911件,投诉9444件,涉及争议金额2053.6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28.4万元。推进“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培育ODR成员单位914家,受理ODR企业相关投诉258件,已办结253件,消费纠纷和解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二是做实网络舆情反馈工作。今年受理省市网络舆情64件,涉及食品安全、商品质量、消费侵权等方面,已全部反馈。三是做实信访工作管理。全年本单位干部职工未发生上访事件。处理信访转办件2件。
坚守“三条底线”,筑牢安全风险隐患防线。一是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完成抽样15008批次,完成率居全省第一。持续开展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网售药品、疫苗监督专项检查,共检查经营使用单位1956家次,药品网售企业161家次,疾控机构18家次,疫苗接种单位234家次,监督抽检药品410批次。二是强化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对家装领域装饰装修材料、煤机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进行了专项整治;开展了重点领域消费品监督抽检,“春季护苗”守护行动等。三是推行特种设备安全举措。推动特种设备主体责任落实落细,177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公示了《主体责任安全承诺》。督促指导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健全责任体系。出台《电梯安全管理条例》,推动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
落实“三大举措”,加强法治道德教育工作。一是开办“大讲堂”。邀请市委党校、科技学院等教授、专家,为全局党员干部职工举办了五期“大讲堂”,大讲堂内容涉及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思想品德、社会公德等知识。二是开展“大调研”。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市场监管“大调研”活动,市局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各支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找问题查症结,找差距查根源,从思想上、行动上,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组织“大宣讲”。组织开展了“讲市场监管故事”“讲身边故事”大宣讲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提振了党员干部精神,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
本报记者贾升亮 通讯员司晓光 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