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罗棋布的宇宙是流星赶月、斗转星移,宇宙万物皆是动的轨迹、行的历史,而人类生活则是行的生活、是动的人生。换句话说:人类的生存发展完全是靠着“行”的一个字,天地万物的生存发展以及人类的生生不息,哪一个不是“且动且行、且行且学、且行且言、且行且知、且行且进”,然后进化发展到今天、才不至于沦亡灭绝。
《易经》上说人类行动变易的道理,天地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在那里或隐或现变动发展、悄无声息地行动变化,仿如日往月来、流星赶月一般。圣人孔子在一条小河上看见滔滔不绝、滚滚向前的河水,不觉感慨地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天地万物都像这滔滔河水奔腾不息、永不停息地流淌才走到了今天。所以《易经》上又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话是最容易明白,天地万物的变化都起于一个“动”字、起于一个“行”字,所以我们每个人来到人世间,既然做了宇宙万物的微小分子,当然应受着人类万物“行动变易”这颠扑不破的真理,一定要“多动”而不要“多言”,一定要“多行”而不要“言奢”。“言奢”是说话多、是耍嘴皮而懒行、是溜嘴皮子而惰行、是多嘴多舌而轻视懈怠行动、是多言而少行的表现,而“行动”是手脑脚合理并用、是勤勤恳恳的劳动创造,是实实在在、科学合理地做事情解决问题。
要动起来、要行起来!要遵循宇宙规律、自然法则、科学道理来行,要跟着万千世界进步发展来动,要本着良知良能的指引来行动,要循着“动以利己,动以利人”的原则来善行擅动。须知天下事,能正当合法合规合理的行动,总比静止不动、毫不做事、消极怠惰、自甘堕落要好很多。因为越动则越勤快,越行则越有变化,越是有变化,则越有可能进步发展。世间万物最怕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若是消极慵懒、一动不动,胸无大志、静止不行,那便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代名词”,那便是无药可救的沉疴痼疾,那便是了无生机的一潭死水。
同时要明白,相比较于沮丧气馁、停滞不前、萎靡不振、四体不勤的静止不动,动固然是好的、行当然是对的。可是若一味的“妄动、盲动、逆动”,不仅不如静止不动,而且比“不动”还要错误糟糕,还容易闹出乱子、闯出祸殃来,那便失去了“行动”的真目标、真价值、真意义。什么是“妄动”呢?即不应该行动而动,应该行动而不动,是不上正经轨道、不合客观理性、不合乎事物科学发展规律的行动,仅凭自己的一时快感、轻浮随便、随心所欲、不合科学规律地胡乱行动都是妄动;那么什么叫“盲动”呢?即不讲是非、不判曲直,随声是非、完全逞了一时情感、个人好恶的冲动行为,或者因为金钱势力、美色权利的诱惑压迫,而丧失道义理性、科学规律,跟着人家随声附和、起哄瞎闹、亦步亦趋、瞎撞瞎摸的行动叫做盲动;那么什么叫做“逆动”呢?动是动了、行是行了,但行动的“内容方式、价值意义、目标作用”都是与正义公理背道而驰的,是不正当、不合规、不合法的,是破坏公序良俗、良好秩序的,是危害社会和谐安宁、是阻碍国泰民安、人类进化发展的行动叫做逆动。
《论语》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是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此言谓吾人为学为人之道,应以勤勉做事,少言慎言、多动常行为切要,即要“慎言敏行”而不要“言奢怠行”。夫岂独为学为人为是事当慎言敏行哉,举凡吾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也莫不以慎言敏行为准绳也。试观当下,有人自诩夸言、妄自尊大,以管窥之见而自卖自夸、班门弄斧,以大吹大擂、夸夸其谈而指摘他人之过,询其生活之道则高呼激昂,问其人生哲理则能笔下生花。而仔细想来,“奢言空谈、高谈阔论”果能生效率耶?曰:不能也;“坐而论道、空想多言”岂能改变事实现状耶?曰:不能也。而“信口雌黄、满嘴跑火车”的言奢,也只能是口惠而实不至也。其实“思索言谈、坐而论道”是商榷探讨问题,“读书著文、文从字顺”亦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究其实质往往多是待证实、待解决、待商榷的“问题”。而唯有正确合理的行动才能解决问题,唯有勇敢顽强的行动才可改变事实现状,唯公平正义的行动才可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吾尝闻许多成功人士“言后必能行”,或者“即言即能行”,或者“先行而后言”。而那些失败者则往往“言而不能行”,遇事常常议论纷纷而久久不能决定,若决断后也偎慵堕懒不能付诸行动,即便行动也不能大刀阔斧、尽心尽力,结果是徒见一纸空文、一篇文稿束之高阁,徒留“奢言空文、游思妄想”而不了了之。此问题皆是因高谈阔论而怠惰行动所致,是以“空言文稿”代替实实在在做事、吃苦耐劳的行动所致,其结局终是劳而无益。
曾记得一句箴言:“……对于人生一切应以实干苦干之精神做去……”故吾人立身处世之道,当以“慎言力行”为准则,而救国立身之道在于正义善行、勤奋劳动,而不在言奢多虑。我等有志之士均应深体此意、躬身力行也。
“书本文章”是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科学行动的方法言论,但书本知识只有通过行动证实是“能知能行”的真学问、真知识才能笃信力行。否则纵然是读万卷书,也未必能行“跬步”;纵是学富五车,也不过是一个不通事理的“两脚书橱”。我曾见过许多“满口之乎者也”的书呆子,做事情总是做不好,其原因大概是由于重读书而轻实践,多言论而少行动。
对于“书本言论”与“行动做事”这两类性质的事情,我们要努力做到言行合一、完美契合而变为宝贵的生活经验。言行合一使得我们能够言行相符、言不背行,而不做一个“虚夸轻浮、自欺欺人、坐而论道”之人;言行合一使得我们亦不做一个仅停留在“言奢”而不擅于行动解决问题的人。我们凡事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若是做不到就不应该说,至于那些专门说大话、欺骗糊弄他人于一时的人,终究会有被人戳穿而暴露真相的时候,况且我们做人做事要以诚相待、开诚布公,对于说大话、说谎话、说假话都是可悲可耻的不道德行径;其次要能“先行动、后言论、再著文”,要以做事优先于言论、行动重于说话做为立身之本。我们要做一个“实际主义者、事实主义者、行动主义者”,每遇一件事情,应该养成做过以后再说、行动以后再言的习惯。倘若我们在做事之前先夸夸其谈地说出,万一行动时发生意想不到困难而功亏一篑,我们便言行不能合一。
“言论奢侈”皆是停留在“问题”层面,而唯有苦干、硬干、巧干的科学“做事”、手脑脚并用的正确“行动”才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言奢”是说话多、是耍嘴皮的表现,而“行动”是解决问题做事情、是手脑脚并用的劳动创造。言论与行动虽然是两件事,但在生活中应将二者高度融合起来,将言论与行动合二为一,达到“言顾行、行顾言”的修身目标,要在正确思想、科学言论的指导下行动,又在不断的行动实践中丰富思想、验证言论,进而去伪存真得到真知灼见。过分“言奢”其实就是语言腐败。
行文至此,我的华为遥遥领先手机屏幕上又飘来“以行践言”四个金色大字,其仿佛在不厌其烦地提醒我慎言敏行,示意“言奢”是问题、“行动”才是答案!(作者: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马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