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贮配一厂保健酒配置车间高级技师郝持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并对支持山西汾酒“走出去”,做大做强民族品牌和传统优势产业提出建议,建议加大对传统露酒酿造技艺申遗支持力度,让传统露酒文化活起来。
作为竹叶青酒泡制技艺传承人,郝持胜从父辈开始就泡制竹叶青酒,坚持在生产一线工作达39年。他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成为国家级技能工作大师工作室主要带头人,曾获得大师工作室研究基金,并先后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等一系列省部级以上荣誉。
中国露酒孕育出独具东方传统健康理念的酒种,露酒酿造工艺的传承最重要的就是理念与文化的传承,无论是“药食同源”的核心理念,还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是露酒传承的重中之重。对传统露酒酿造技艺的保护方面,郝持胜表示,目前,中国露酒的传承与保护存在文化价值开发不足、酿造技艺传承效率偏低的问题。行业从物质层面基本明确了露酒的功能属性和工艺特色,但如何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还需要下大功夫去探索。
会议期间,郝持胜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加大对竹叶青酒等传统酿造技艺申遗的支持力度。以此为契机,全面整理历史及当下的传统工艺要诀,系统梳理技艺,做好工艺规范、技法构成、技艺步骤等经验的整理。同时,能以相关学术研究作为保护实践的支撑,对有关工艺技法和经验构成进行知识谱系的梳理和研究。
二是建议挖掘中国露酒背后的多重价值,让传统露酒文化活起来,升华蕴含的文化内涵及精神价值。从物质生产向文化建构深化,向精神上积淀与升华,通过深挖历史传承、匠心精神与技艺品质,聚焦历史事件、着眼具体人物、解读关键细节,形成独特的价值表达。同时结合新时代需求,在传统饮用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的饮用文化体系。
三是建议构建系统完善的传承体系,露酒行业在政府指导下,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与传统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非遗传承,关键是在传人。懂露酒的传人,一定要具备中医学知识。要依托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建立相关课程群,完善教学内容,细分知识,剖析缘由,明确精髓,丰富露酒酿造工艺传承的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和产业工人,郝持胜以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用情传承,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作出重要贡献。郝持胜说,2023年以来,山西强力推进杏花村汾酒特色专业镇建设,专业镇白酒产业产量、营收都大幅增加,酒文旅等产业链发展迅速,壮大了清香型白酒声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他希望山西汾酒“走出去”,做大做强民族品牌和传统优势产业,在全体汾酒人的共同努力下,汾酒将以更高质量的发展迈向复兴新征程。
本报记者董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