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各位代表分团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对于做好2024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审议中,代表们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民生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全力续写灵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田振代表:精准有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聚力强农兴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体推进环境改善、产业发展、治理提升,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地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田振认为,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农业产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
为此,田振建议,要从政策层面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保障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根基;要扩大对农业产品的投保种类和范围,加大农产品保险理赔力度,把农产品因灾损失降到最低;要加强乡镇、村农产品保鲜库建设,拓宽冷链物流渠道,保障农产品保质、保鲜,销售渠道畅通;要增加项目数量、提高投资额度、放宽补贴政策,适当降低投资项目的地方配套比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郝艳代表:加大线上线下调解力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岗位设置,逐步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持续发力根治欠薪,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近年来,针对职工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社保等引发的劳动争议,横向联合法院、检察院、人社等部门开展联动调解,纵向建立了县、乡、企三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做到职工信访不出乡镇、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科,大事不出企,从源头上有效化解了劳动争议。
为此,郝艳建议,进一步创新多元化解平台,加大“工会+法院+检察院”线上线下调解力度,协助党委、政府和各有关方面,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处置在基层,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发挥工会应有的作用。
田英代表: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全面提升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创建,完成胸痛、卒中双中心认证,聘请名院专家定期诊疗,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优质医疗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人民群众对医疗事业的期望。田英认为,加强县级医疗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县级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尤为必要。
为此,田英建议,持续深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把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发展动力”,把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作为“发展引擎”,把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作为“发展基石”,不断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老百姓有更好的就医体验,更好保障老百姓身体健康。
王志勇代表:提升城市更新质量 改造老旧房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规划布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面子里子齐抓、建设管理并重,努力建设更具特色、更高品质、更有温度的魅力山城。”
王志勇认为,城市更新,既包括旧城改造,也涵盖新城建设,应当坚持功能性更新、保护性更新、保障性更新、社会性更新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围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城市更新质量。
为此,王志勇建议,要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强化分区分类指导,统筹城市重点区域、老旧小区,推动人居环境与城市品质整体提升,推动物质空间与城市治理整体提升;要创新多元共治,破解各类主体参与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改造老旧小区,引入高水准物业公司,推进全链条质量管理;要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要坚持长效管理,创新小区治理模式,共同推动老旧小区精彩蝶变,让更多的居民在改善城市风貌、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张建旺代表: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 全力提升城市宜居度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物业服务,发挥社区自治优势,探索‘居委会+物业’管理模式,推动‘菜单式’物业服务试点,以点带面提升服务水平。”
灵石县老旧小区较多,社区居委会、物业及业主委员会也常产生矛盾,如何化解冲突、维护问题,提升居民幸福感、满意度,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
报告中还提出,“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动‘三勤合一’执法与社区网格治理深度融合,深入开展‘综合执法进社区’行动,严厉打击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大力整治空中‘飞线’,科学管控、合理开放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夜市经济、假日经济,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让城市‘烟火气’更足、‘人情味’更浓。”为此,张建旺建议,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实施城市环境提质升级行动,探索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弥补物业服务不足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度。
王海霞代表:加大校园普法力度 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生命安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共同肩负的责任。王海霞认为,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要以法治力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激励学生珍惜美好生活,争做学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接班人。
为此,王海霞建议,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研学基地发挥更大作用,建议更多的法官、检察官能担任法治副校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开展法治讲堂活动,依法引领校园保护,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督导父母当好合格家长;将法律常识纳入学习规划,划分为三大板块进行系统学习,分别为对国家、政治的认识与理解,对行为的评价,对自我的保护方面;通过结合当前时事新闻、社会热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帮助未成年人增加对法律的理解。
郭苗 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