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文踪墨痕

话说《话说南高》

  •   南高村,是个远早于明朝移民时期的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寨,小南高更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记载。传说故事、古建筑、摔跤、温泉、人物等等,不愧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2016年秋我退休后,萌生了一个想挖掘整理南高历史文化遗产的念头,便把这个想法和时任忻州一中语文教师孙富亮与忻州电视台专题部主任栗旭晨谈了谈初衷,两人顿生共识,都说给后辈留点文化遗产乃功德之事,我们这一代人不做就会断代断层。我们将这个设想汇报给了时任党总支书记的刘淑军与村委会主任赵怀忠,他们都表示大力支持。
      2017年4月,我组建了南高村人微信群,栗旭晨提议群名定为《话说南高》。随着古戏台的移位重建,赵可仁、赵存贵等南高赵氏族人首先研究撰写了赵家清朝古建筑大院,并实地丈量自费绘制了大院图,让历史的瑰宝用图文的形式展现在了村人的面前。孙贵庭老师组织村里老师们搜集了南高教育的许多珍贵资料。栗旭晨的《崔富海挠羊》,孙富亮的《崔树和挠牛》等,把南高村的摔跤故事推向了动人心魄的境地。南高村人狼搏斗、栗丕士神话等等,似三国像聊斋引人入胜。日本人火烧南高、世界名泉南高温泉的由来、拔云针古塔等等的回忆,让一幕幕新旧历史得以重现。一段段《村宝微记》,一首首乡村新诗,也在众多的村民之中大显身手。话说南高在两年的时间里,可谓是百花齐放,群情昂扬。在众人拾柴众人划桨中,突显出了三大主创人员:孙富亮的故事小说堪比看三国看西游,栗旭晨的散文就像品美酒,赵存贵的诗铿锵上口。南高村在村人数就达3000大几,群里所发的很多内容全村人几乎都能知晓,甚至内蒙古等省外人都能看到,都是在《话说南高》群里的人转发到其他群,一传十十传百,全沾了微信这个传播平台的光。南高村篆刻家赵志丹还专门为《话说南高》篆刻了一枚群名章。
      南高人在话说南高中,发现了一个千年以来因没人考证没人共同研究未曾搞清楚的古地名问题:村东面绵延数十里的山坡上,大教场、大小点将台、大小祭湾等等许多古地名,只有历史记载,未知因何得名。《话说南高》经过南高人数年的考证,得出的结论是都与尉迟恭金山屯兵密切相关。大家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一个共识,这些古地名蕴含着不同的军事文化与神话内涵,可发掘开发为很多旅游景点,组合构成一个极富特色的金银山旅游风景区,山西省美协会员卢文元绘制了《金银山风景区景点示意图》及六通碑等相关草图。近年来,《话说南高》群委会起草了《忻州金银山旅游风景区文化开发构想》,并在《大美忻州》等多家自媒体公开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话说南高》所挖掘与创作出的文化,无论数与质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群委会经过商议,开始筹划整理编辑出版事宜。在总编人选问题上,大家一致认为能挑起与承担这个重任的非孙富亮莫属,其一是他一直是忻州一中校刊的主编,二是他的学识及综合文字功夫众皆公认。就在《话说南高》如火如荼进行之时,主创及总编孙富亮的身体出了点状况。作为我的发小挚友,从住院手术到出院,我基本上都陪伴左右。一年多以后仁兄身体逐渐恢复如初,我们也陆续开始了整理编辑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到富亮家里,协助他电脑上传资料,中午累及夫人赵竹梅酒菜招待,其辛苦在此暂且不表。单说富亮挑起总编的重担,一个人查资料、归类别、打电话采访、创作补空白、修改大家的文章等等,默默付出了耕耘者的辛苦和汗水,请大家记住他对《话说南高》的贡献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2年春,孙富亮放下了在南方做饭洗锅哄孩子的任务,回到忻州将《话说南高》推向了最后攻坚阶段:继续采访补写历史的空白,推翻了原来的结构提纲,大胆创新新的话题,大量图片分解分类进行分配,人物部分三校三补三改,在年终到来之际,终于将初稿交付印刷厂排版了。
      在话说的最后,我们想再次提及四个人:原平监狱干部张梅兰与民航乘警李贵宝,两人在《话说南高》群里,就像军队里的教导员政委,写出了很多鞭策奋进的正能量经典妙语,很是鼓舞人心。第三个人是北京首都机场退休干部赵枝云,未曾谋面的南高村人,年已八十多岁。当听说我们在做挖掘南高村文化这个事情时,数次打电话表示了关心与支持,并让他的女儿转来了2000元让我们充话费加油,这是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让我们既感动又感恩。第四个人是忻州电信干部赵万春,《话说南高》副群主,数年的时间里,群委会每次召开研讨与推进会,他都是慷慨解囊勇挑重担。在后期编辑工作中,协助总编出谋划策,献计献策,承担与发挥了副总编的重要担子与作用。《话说南高》有好多人好多事需要记述与表达感谢,可因篇幅只能在这里一并致谢了!
      最后想对村里村外所有的读者以及后来人说句话——《话说南高》是由村人写,写村人,请勿用学者的眼光来审视。《话说南高》是在写先人先事,记今人今事,更主要是为后人后世留下一份可鉴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初衷,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作者供职于忻州市工商局,退休后发起《话说南高》与尉迟恭金山屯兵军事文化研究,致力于忻州金银山旅游风景区文化开发构想。

    赵宝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11期

    • 第2024-04-09期

    • 第2024-04-02期

    • 第2024-03-28期

    • 第2024-03-26期

    • 第2024-03-21期

    • 第2024-03-19期

    • 第2024-03-15期

    • 第2024-03-14期

    • 第2024-03-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