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3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专利权人中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为6.7%,较2022年下降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持续改善,专利侵权行为得到较为有效的遏制。
知识产权保护离不开法治护航。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筑牢保护屏障,从源头上防控,健全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检查督促,动态跟踪,让侵权者无处躲藏,兴不起浪。另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对侵犯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行为露头就打,动真碰硬,毫不留情,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个人或者企业,将“罚到他倾家荡产”。这些举措为发明创造者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吃下定心丸,为创新提供坚强保障,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创新的洪流之中。
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成果的结晶,是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不应是挂在墙上的大红花、放在展窗里的展品,需要快速地运用于实践,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让知识产权变“真金白银”。202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1.3%,较2022年提高3.2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知识产权加快运用,有利于保护和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专利人获得感,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一方面应采用更加科学、规范的审查标准和技术手段,提高专利质量;另一方面应完善知识产权授权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授权制度,使创新成果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保护。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只有把知识产权保护好,创新的热情才会越来越高涨,创新能力才会不断增强。为此,要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力度,提高侵权成本,更加有效地震慑侵权者,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此外,要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各类经营主体,为知识产权人护航,让发明者权益有保障,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据江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