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的部署,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4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进展。
截至2023年底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达2.9万件
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小勤介绍,2023年,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备案企业数和专利预审量双倍增,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业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平均16个月缩短到2个月。截至2023年底,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达2.9万件,同比增长24.9%;有效注册商标量达38.1万件,同比增长11.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5件;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13件,地理标志产品27件。
2023年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13.1亿元,是2022年的2.1倍。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开展11个重点专利导航项目,实施省级专利转化项目135个。2023年全省专利出让2683次、受让3366次。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到10家,优势企业达到115家。“做强黄花产业,做优品牌经济”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2023年全省查办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1084件,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60件,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342件。
2023年全省法院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395件
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翟瑞卿介绍,2023年度,全省法院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395件,同比增长45.77%。审理民事案件5208件,其中著作权纠纷案件2921件,体现了保护作品表达独创性、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司法导向;商标权纠纷案件1596件,体现了保护商品商誉、规范市场秩序的司法导向;专利权纠纷案件355件,体现了保护创新、激励创新的司法导向。审理刑事案件181件,对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使用刑罚手段予以严厉惩治。审理行政案件6件,有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督促行政机关规范执法。
在涉及老传统特色产业产品的注册商标保护上确立权利共存原则,依法审理“沁州黄”“诚意祥”“汾酒”等涉及传统特色产业产品商标侵权案,综合考虑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期待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强调严格保护理念。在侵权纠纷案件审理中,坚持侵权损害赔偿的市场价值导向,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制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通知》,搭建数据分析模块,扎实开展审判运行态势分析。2023年度实现知识产权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4%,审限内结案率保持100%两个关键性目标。
向有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33条,积极发挥司法建议的指引作用,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
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191人
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宁建新介绍,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191人,起诉242人,同比分别上升80.2%和22.8%。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7件,督促公安机关立案11件。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监督案件36件,同比上升46.0%。深化综合履职工作,共办理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案件61件,综合履职率35.88%。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保护力度,办理侵犯商业秘密3件9人,挽回企业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办理知识产权类涉案企业合规案件6件,助力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聚焦文化新业态、新领域,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办理全国首例“剧本杀”侵犯著作权案件,该案例入选最高检依法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典型案例。积极开展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建立著作权虚假诉讼专项数字监督模型,通过数据检索,实现个案解析、类案治理。办案规模与质效稳步提升。
采取设立“面对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点对点”企业联系点等方式,为企业提供高质效法律服务。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共成立“汾酒”“定襄法兰”“太谷玛钢”等21个品牌“专业镇”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移送侵权线索7件,入企宣传198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60余万元。长治上党区检察院成立“上党中药材”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推出15项综合服务保护措施,助力40家中药材企业健康发展。
省检察院统筹全省市级检察院整合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挂牌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实现全省三级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专门机构设置全覆盖,组建完成知识产权轮案组132个,建立涵盖“四大检察”条线优秀干警知识产权人才库,遴选34名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业务骨干,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团队人员配置。2023年以来,共有3个检察院获评全国和省级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2名干警荣获“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2名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团队成员获评“全国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业务人才”。
2023年省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案件823起
省公安厅二级警务专员任红伟介绍,山西公安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部署要求,持续保持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凌厉攻势,2023年共破获刑事案件8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69人。其中有15起案件列为公安部昆仑行动挂牌督办案件,临汾“3.15”生产、销售伪劣电缆案等4起案件受到公安部贺电表扬,太原“8.11”假冒注册商标案受到部、省领导的高度关注。
全省公安机关以“昆仑”专项行动为抓手,与打击侵犯名优特色品牌及地理标志产品权益犯罪专项会战、打击制售伪劣矿用监测设备专项会战以及深入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打击整治和版权保护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一体部署、同步推进。
聚焦营商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的制售伪劣产品、侵犯商标权和地理标志产品权益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名优特色品牌形象,服务保障我省重点产业链、专业镇建设。聚焦安全生产,依法严厉打击伪劣矿用设备、液化石油气、电线电缆、汽车配件等伪劣工程机械设备违法犯罪,坚决查处犯罪链条的组织者、获利者。聚焦文化繁荣,依法严厉打击危害文化领域的侵犯网络文学、视听作品等著作权犯罪,不断延伸打击触角、拓宽打击领域,全方位呵护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创新发展,依法严厉打击危害企业创新发展的侵犯商业秘密、假冒专利等犯罪,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此外,持续强化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衔接,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合力。
2023年太原海关在寄递渠道查扣侵权商品510批次、591件
太原海关党委委员、缉私局局长郭尧东介绍,2023年以来,太原海关以知识产权保护“蓝网行动2023”为抓手,以国际邮件监管为重点,强化侵权风险分析研判,运用大数据监控模型精准实施布控查验。为邮件监管现场增配一台CT机,推广应用“智能审图”和查验单兵“商标智能识别”掌上查功能,辅助一线关员快速判断、精准锁定侵权嫌疑商品信息,提升查发质效。2023年,太原海关在寄递渠道查扣侵权商品510批次、591件;2024年第一季度,查扣侵权商品417批次、417件。涉及服装鞋帽、皮具箱包等关乎消费者健康的日用品。
出台《太原海关优化营商环境32条》《太原海关服务山西省加快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细化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举措,为企业创新筑牢政策基础。2023年,我省新增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企业6家,新增备案82项。太原海关与深圳海关、天津海关采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措施,扣留涉嫌侵犯我省某企业商标权的不锈钢卷材2批、40.2吨。
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向800余家企业宣讲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联合省内相关部门开展知识产权“六联六进”宣传活动和“走基层、惠万家”宣讲活动,合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进社区、进企业。
本报记者余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