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数字商务学院 李越 王智)
2023年度山西省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SXGZL2023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就是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度服务区域发展是职业教育高水平建设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重点是要打造党建引领、文化赋农、技术赋农、数商赋农、产业赋农“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模式,从组织保障、文明乡风、技术支撑、商业服务和产业活力五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推动党建引领,努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组织保障。职业院校要想精准赋能并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首要条件就必须深入基层党组织。强化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一是要推动职业院校党组织与地方镇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加强组织建设;实行驻村挂职干部制度,定期指派党员教师下乡驻地,协同组织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强化党员教育;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统筹协作助力乡村振兴。二是要协同助力乡村社区教育,积极探索乡村人才培养新机制。职业院校与乡镇街道以探索共建社区学院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服务,共同培养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课程、开展文化艺术、非遗传承等活动、开展基层治理相关培训等方式,为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师资优势,开展基层治理新研究。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设立基层治理研究机构、组织开展基层治理学术交流活动、推广研究成果等积极参与,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基层治理格局构建,为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文化产业精准赋农,激发乡土文化新活力
文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乡村文化振兴可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提升农民的精神境界,促进农业产业的新发展和乡村和谐稳定的新局面。职业院校作为当前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文化教育优势。一是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打造乡村文旅新亮点。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估、制定规划方案等方式,共同推进乡村文旅发展。二是注重文创产业孵化,打造优质文旅产品。通过示范片区和职业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专业投入、拓宽营销途径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和当地居民参与文创产业的创新与创业。三是加强文化治理,打造“文明乡村”典范。利用职业院校的现有资源,通过参与文化公共空间改善、设计特色文旅活动、乡土文化创新等方式与示范片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文化治理。
数字化技术精准赋农,打造乡村产业新态势
农业科技振兴是乡村振兴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职业院校要充分整合科技资源,聚焦乡村优势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先进技术手段,促进农村各个产业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创新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农村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一是数字化技术赋能全产业链,提升生产效率及成果转化。即从农业技术研究、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到农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技术赋能,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环节,通过技术赋能产业各环节形成有效连接,形成强大的聚合力,进而提升农产品的生产和收入。二是数字化技术赋能产业管理,助力“智慧乡村”建设。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例如数据驱动决策、人工智能质量管理、区块链技术用于供应链透明度等技术手段,提高产业管理的效率、创新力和智能化水平,促使产业更加科学、可持续地运营。三是数字化技术赋能育训并举,强化农民综合素质。通过在线和线下农业技术培训、智能农业工具应用、远程农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和社会发展。
数字化商贸赋农,推进农产品出村入城
数字化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电商发展迅速,成为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将数字化技术与乡村品牌建设巧妙结合起来,运用数字商业手段,促进农村电商融合、协同、健康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一是融合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农村电商发展呈现了多元、立体、系统化的特点,涉及产业链开发、物流链运行、品牌化打造、数字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完善乡村保障体系,激发乡村电商振兴内驱力。完善的乡村保障体系为乡村电商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和动力,可以增强村民参与意愿、激发村民创新活力,进而推动乡村电商可持续发展。三是数字科技赋能农村电商,铸造农产品品质典范。利用数字科技的力量,例如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溯源、大数据模型分析、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技术,可以帮助农村电商打造农产品品质典范,实现更加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四是深挖产域特色,打造乡村品牌。地域特色是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独特的环境、资源、农耕文化等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产业振兴精准赋农,发展多元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乡村产业示范区都是以当地强势产业为发展龙头,同时积极吸纳小微企业参与。职业院校要把专业链对准产业链,着力打造地域产教联合体,促进多元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一是职业院校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制定乡村发展规划。职业院校通过组建专业团队,与当地政府形成合作机制,达到需求与资源互动。二是优化专业布局,突出地域特色。职业院校要根据乡村产业规划调整专业建设方案,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开设与当地强势产业相关的专业,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实现特色专业与特色产业双向赋能。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产业和专业双向奔赴。职业院校要与地方政府、企业等深入合作,共同制定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将职业教育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为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