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悦读茶坊

“英洋先生”郭宏旺

  •   郭宏旺,山西左云人,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山西日报》《小品文选刊》《山西市场导报》等报刊,出版散文集《梦回十里河》《左云味道》。

      “英洋先生”?多别扭的一个名儿啊。据说这是左云文友给作家郭宏旺起的调侃性绰号。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一个给学生讲了三十多年ENGLISH的高中英语名师,突然间又加身作家称号,且风头很劲,这事搁谁一下听了都容易产生错愕。
      我比郭宏旺年龄略大,几乎是看着这位“英洋先生”入(文学)道的。
      郭宏旺“烈士暮年”从事文学写作,大概有三个原因吧。一呢,估计他是想玩“滑冰”,ABCD念累了,码码汉字;汉字码累了,再念念ABCD,“积极的休息”嘛,他教学生估计也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其次,听说他把一线教学重担卸了,孩子也“高飞”了,有时间“闲庭信步”;不过他出生农家,天生“好受”,不“受苦”就心痒难挨;干苦力活儿没那个体力,拿笔杆子应该没问题吧。尤其是第三,唐代张说《岳州夜坐》云:“炎洲苦三伏,永日卧古城……独歌还太息,幽感见馀声……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身处左云这片文学沃土,作家堆堆儿,朋友见面不是问有什么新作或在哪儿发表作品,就是畅聊文学趣事,这对本来喜好文学却阴差阳错走了英语道儿的郭老师刺激得哪能受得了!
      “临渊慕渔,不如退而结网。”郭老师于是就立即、马上开始向“英洋先生”转化。
      毋庸置疑,其实很多人想当徒有虚名的作家。但当作家就容易吗?说容易大概也容易;说难其实也非常难。有的人啥都写,啥都“就那样”;有的人看“样儿”跟风,不顾自己条件优劣,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忙来忙去“没结果”。郭老师在下笔前显然精细化地比较、审视和鉴定了一番自己的积淀、喜好和特长,他不是盲目伏案,而是重点主攻散文。这就体现出他的精明。左云文渊荟萃,10多万人口小县竟然走出了著名生态文学作家哲夫、先锋小说代表性作家吕新及新锐作家侯建臣等。这里还是山西的小小说重镇,在全国也有一定声誉,从事小小说的作者有数十人,郭宏旺没去凑热闹;儿童文学方面,侯建忠、袁秀兰伉俪已经树立了标杆,郭宏旺大概自愧不如;同事冀丽芬(希冀)从事语文教学之余,着力于诗歌创作,在国内渐渐声名鹊起;纵观左云文学圈,好像只有散文还有点空白……那,郭老师从事教学也不挑三拣四,那就从学生做起,填空写散文吧!
      散文的“台阶”要求比较低,小学生的记叙文也算散文,人人应该能写,会写。但其实写好散文并不容易。郭宏旺刚出道就是凭五十多年乡镇、矿山、县城的人生阅历,凭白羊故地新鲜、独特、有趣的地域风情,以其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腔激情开始了创作。东西怎么样?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好在哪里?渊博,丰富,常发别人之所未发。不好在哪儿?情感注入不浓,细节体现不精,主题挖掘不深,境界还宜放大。我那时在一家杂志当编辑,几次直言不讳在电话中给他指出了问题,并告诫他“省吃俭用,精雕细刻,不要浪费好素材”。有人听了这些“打击”,表面虽然唯唯诺诺,实际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产生怨恨或干脆放弃文学写作了。但郭老师不仅诚恳接受,还愈挫愈勇,积极“整改”,更加勤奋笔耕。他的稿子越来越长了,但绝不是“懒娘婆的裹脚”,而是眼界宽了,情感内敛了,细节生动了,即使偶有粗糙,他的文字却越来越有了“光泽”。渐渐地,他的文字不断出现在《大同日报》《大同晚报》,甚至省级、国家级报刊杂志,出版了散文集《梦回十里河》《左云味道》等,真正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
      大约两三年前,某个研讨会我们初次相遇。大老远,“英洋先生”就认出了我,赶紧趋步过来握着我的手老师长老师短地问候。我赞扬他写得越来越好了,他白皙的脸立马就变红,好像被人揪住了软肋:“哪儿呢,我还是小学生水平呢!一直以来,多亏了您和许多老师一直的帮助啊。”
      2022年初,我出了一套书画评论集。未几,就在“白羊文艺”公号上看到“英洋先生”给我激情写了一篇《曾强印象》的散文,并被“个人图书馆”收录。他不知从哪里查阅了大量资料,几乎把我的“底细”和跟他的交往刨了个底朝天,这叫我深受感动。“秀才人情纸半张”。一直想等再见面的机会赠他一套评论集,奈何两年过去了,未能如愿。前不久,我赶紧给他把书寄去,并附赠了两幅书法,聊表心意。谁知,没几天,他竟然又给这套书写了概括全面、观点新颖的评论《后土自在——读曾强文集里的艺与境》发表在《山西市场导报》。报社总编韩锡璋先生在微信中也对“英洋先生”称赞有加,专门嘱我为他写篇文章。
      事实上,“英洋先生”也确实有资格被称为先生。不仅因为他是正儿八经的教师,也不光因为他通过文学挖掘、拓展、弘扬了厚重的地域文化,还因为他同时做了一项旁人难以企及、费时费心费力的文学工程:“白羊文艺”公号。
      “白羊文艺”公号2018年创办运营。数年来,公号发表了大量涉及地域文化、习俗、文学艺术等相关作品,还推送发布了他“自娱自乐”的个人原创作品就有400多篇,100多万字,影响辐射到内蒙古和山西的大同、朔州等地区,为推动本土文艺事业发展与左云文旅开发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诗人希冀写诗称赞:宏旺老师凭一己之力就文艺了左云城。这几乎道出了所有左云人。不,也可以说是大同文艺人的共同心声。
      最近,听闻“英洋先生”又一部散文集《行吟白羊》即将出版,我一下想起蒲松龄的那副著名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既是对“英洋先生”的共勉,也是对我本人的鞭策。
      作者简介:曾强,作家,文艺评论家,现任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大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曾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4-30期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18期

    • 第2024-04-16期

    • 第2024-04-11期

    • 第2024-04-09期

    • 第2024-04-02期

    • 第2024-03-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