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5版:特别报道

平定:聚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擦亮乡村幸福生活底色

  • 南关广场一角

  • 王家庄村入村街道

  • 岩会村中山广场

  • 西岭村龙湖

  •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之一,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平定县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融入到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培育、村民共同富裕之中,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冠山镇:提“颜值”修“内涵”乡村向美而生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平定县冠山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初步形成了环境整治“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一起干”的局面,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大问题靠规划、小问题用心办。冠山镇根据一村一情、一村一策、因地制宜,通过“扮靓细节”的思路,清理村庄环境、挖掘村庄价值。从“拆违治乱”开始,一边拆除村中危旧房屋、私建围栏等,一边将腾出的空间统一规划。不仅打造便民小菜园,还形成了很多个微小景观。如今,村庄清洁行动已经成为花小钱就可以办大事办好事的关键载体,成为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
      冠山镇党委、镇政府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专题会议,确定了“领导包片,包村干部入村,村干部包组”的方式,“明责任、广宣传、抓整改、强落实、促长效”,截至目前,全镇清理垃圾62万余吨,“四堆十乱”整治7940处,完成污水管网铺设36480余米,铺设自来水、雨水管网10000余米;行道树补植29公里,景点绿化9万平方米;残垣断壁整修1154处。旱厕改造39个村,共改7351座。同时,完成了文化墙粉刷、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新、村委会广场整治等项目,动用机械1.2万余台次,动用人力5万余人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进入王家庄村的主街道,至今还保留着农业学大寨时的风貌。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建华说:“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坚持疏通难点、扮靓细节,始终尊崇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文化长廊和小广场、进行入户道路硬化、拆除无功能建筑、协调垃圾清运车、进行户厕改造、新装路灯、绿化补植、墙绘改造,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五颜六色的德孝彩绘“文化墙”、绿树遮荫的村庄小游园、舞姿翩翩的文化广场……环境好了,王家庄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黄瓜种植现在是我们村的特色产业,特别是多品种的水果黄瓜享誉四方,我们力争把王家庄打造成‘种植黄瓜第一村’。”任建华说。村容村貌变好了,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也更足了。
      冠山镇坚持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在全镇内全面摸排,定准靶、谋实招、出重拳,发动各方力量,聚焦重点难点,统筹施策精准治理,全面清理主次干道沿线、大街小巷、楼门庭院、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的垃圾杂物。
      南关街村是典型的城中村,该村始终坚持把全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把道路硬化与清理私搭乱建、私堆乱放、垃圾清理结合起来,修建可容纳80余个车位的公益停车场,同时投入资金180多万元对南关广场、道路、门球场等做了维修和整修,并在熙龙湾路制作文化墙,投入76000余元对南关广场、南城沟地段进行绿化及补绿。清理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29000多吨,拆除违建2处,更换门头牌匾80多块。截至目前,全村共出动人员500多人次,共清理卫生死角200多处,清理乱张贴以及牛皮癣300多处,清除道路和杂草46处。
      南关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军介绍:“我们村利用紧靠县城的地理优势,通过整理土地、建设厂房,引进了山西鼎新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和平定县富茂玩具厂,为南关街村以及周边村的人提供就业。环境好了,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冠山镇紧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缺纠错,敢于揭短亮丑,勇于动真碰硬,切实把人居环境往“实”里抓、往“细”里治、往“精”里走,不断提升“冠山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
      “冠山镇按照每月一次暗访评估、每季度一次实地考核的频率,持续对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综合考评,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长效化保洁机制,把人居环境集中的整治成果巩固好,持续刷新乡村‘颜值’,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冠山镇党委书记李君武表示。

    巨城镇:人居环境整治绘就美丽“村居图”

      告别“脏乱差”,迎来“净美靓”。近年来,平定县巨城镇以改变村容村貌、树立文明乡风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提升乡村颜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铸魂。
      “人居环境整治成功的关键在长效、在后续管护机制建设上。”巨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京说。巨城镇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头雁效应,细化分解目标、压紧压实职责,先后出台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办法、农村厕所后期管护办法,各村成立了村级公益事业服务队、村级保洁服务队,人员总数超过百人,并制定了相应考核办法,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村庄环境管护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走进巨城镇西岭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鲜花簇放、绿树成荫,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小花园,樱花、玉兰争相开放,风景如画。近年来,西岭村因村制宜建设和美乡村,通过以点带面,做到“里子”“面子”一起美,让一个转角就是一处小景,一条小巷就是一处风景,一户庭院就是一道美景。
      村口,工人们正在对西岭村今年新建的地标性建筑“和堂”彩绘,整体建筑有300平方米,用于陈列“和”文化器物和展示村史,是和该村文昌阁、民俗文化墙相配套的一个地标建筑。西岭村为了建成公园乡村,在窑洞和梯田自然风貌基础上,修建了塔、小游园、文化墙、龙湖等。龙湖原是一条“乱柴沟”,但经过在上游拦坝蓄水,进行美化绿化,形成了现在蓄水4万方,水域面积8800平方米的龙湖,成为西岭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过去,家户门前是煤堆、粪堆、垃圾堆,经过几十年的改造,现在户户门前是菜园、果园和公园。同时还发动村民植树造林,先后植树16万株,包括白皮松、国槐、核桃树等100多个品种,因此西岭村也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入选“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
      近年来,巨城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为从“一处美”变成“一片美”,推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心由“全覆盖”向“精细化”转变,岩会村积极发挥传统古村落优势,对8处古院落进行民宿打造,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将原先的道德广场改造升级为中山广场,面积达1800平方米,安装高标准路灯30余盏,村内主干道及人口集中道路基本实现亮化。同时以清庭院垃圾、清公路沿线垃圾、清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为环境整治重点内容,通过齐抓共管,美丽庭院、清洁文明户不断涌现,有效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往“精”里寻,往“细”里走。
      巨城镇通过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健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聚焦整治标准、示范引领、定期评比、监督考核等环节,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行闭环式管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新风尚,奏响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合唱”。各村深入开展清扫保洁、庭院美化、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基础工作,营造出干净清爽的人居环境新面貌。截至目前,巨城镇清理“四堆”650处;对315省道和娘白线沿线村庄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清除墙面小广告12500平方米,清理绿化带、边坡、景点、游园杂草垃圾20万平方米,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25处,修整路沿6000米,砌筑花墙4500米,栽植各类观赏苗木10万株。
      巨城镇党委书记姚琳表示,我们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院落环境与村民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为总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旅融合及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发展“美丽经济”,加快建设“和美乡村”。

    赵波 石玺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4-30期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18期

    • 第2024-04-16期

    • 第2024-04-11期

    • 第2024-04-09期

    • 第2024-04-02期

    • 第2024-03-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