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日,太原市召开安全工作调度会议,传达全省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全市“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和防范地质灾害等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继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刻汲取广东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事故教训,坚决杜绝侥幸心理,切实认清当前地质灾害防范应对面临的严峻形势,以时时放不下的精神状态,夯实责任基础,深入一线调研,全面摸清隐患底数,梳理高风险隐患点及高风险区域,加强监测预警,强化信息共享和联动,夯实防范应对基础,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强调,2023年,太原市汛期经历多轮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因素形成叠加效应,地质灾害形势严峻。预测今年太原市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比常年偏多,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其中3—5月份的春季冻融期和6—10月份的夏秋汛期为地质灾害高发期。按险情划分市境内全域都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隐蔽性、突发性强。要特别关注山区丘陵地带人口聚集区及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区。
会议指出,各县(市、区)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分级管理,及早对今年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紧盯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针对冻融期和汛期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特点,对威胁县城、重点集镇、矿山、危化、冶金工贸、异地搬迁点、山区农村、学校、医院、敬老院、农家院、工地、工棚、社区、安置点、聚集区及旅游区等人口密集区,重要交通干线、风景名胜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区、切坡修路、建房形成的高陡边坡等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做好相关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
会议要求,各县(市、区)、示范区、市级相关成员单位要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灾、识灾、避灾”能力。强化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训,指导救援队伍开展针对性训练。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随时保持通信畅通,加强预警联动,落实“四个叫应”;要提前部署好应急力量,配齐应急救援装备,确保随时出动;备足备齐应急物资,完善应急预案,夯实应急保障能力,一旦发生灾情险情,要高效科学处置,坚决杜绝群死群伤事件发生。(韩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