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悦读茶坊

退休法官华丽转身“野生派”作家

——山西高院段艾生的黄河文学情怀

  •   段艾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凭。1960年出生,山西新绛县人。当过农民、工人、教师、军官、法官。1978年参军入伍,1988年转业到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先后在报刊媒体发表杂文、散文、中短篇小说及新闻报道、理论文章一千余篇。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创业者的52个黄金理念》和《创业者的100个误区》两部专著。其中《创业者的100个误区》被中宣部等九部委列为全民读书推荐书目。
      和段艾生结识大约有十个年头,那时候他任山西高院新闻中心主任,工作原因有了来往。初夏时节,得知段艾生出版了长篇小说《肥沃的黄河滩》,带着欣喜,再次见到老大哥,已是退休四年,跨界到文学领域的“新人”。
      依旧是爽朗的笑声,依旧是河东人的幽默风趣,褪去法院人的符号,浓浓的文学情怀扑面而来……

    满满正能量的黄河三部曲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段艾生2020年退休后,成了一名端坐在电脑前的“键盘侠”。“我现在就做三件事,一件是写作,每天6小时,敲3000字;二件是锻炼身体,有好身板才能继续干‘革命’工作;三件是喝酒聊天,和不同年龄、职业的人聊天能够积累更多的素材。”段艾生简短的开场白概括了现在的生活状态。
      谈到第一部小说《肥沃的黄河滩》的创作过程,段艾生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中华民族从黄河发源,华夏文明在黄河发祥。源远流长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黄河儿女。作为生长在黄河边的儿女,打从出生那天起,我就对黄河有着一种亲不够的情,散不了的魂。”
      几千年来,黄河滩上不知发生了多少传奇的故事,黄河两岸不知经历了多少悲壮的事件。特别是近百年来,母亲河和她的儿女一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蹂躏和践踏,也经历了空前绝后的抗争和奋起。能不能以文学的形式、小说的形式把这段历史告诉大家、告诉后人?这也是段艾生创作的初衷,他便萌发了想写一部再现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再度雄起、从“东亚病夫”到“东方神话”、从“列强群殴”到“傲视群雄”的百年之变局。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抔土可以见大地”。作品把中华民族的百年经历浓缩到一个黄河小村。
      “《肥沃的黄河滩》是我计划创作的黄河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叫《遥远的黄河谷》,第三部叫《欢乐的黄河人》,基本完稿,近期会连续出版。三部作品分别表达的是黄河的顽强力、影响力、持续力。”段艾生说道。

    勤奋+天赋=硕果

      段艾生出生在新绛县,家境贫寒,从小学习成绩特别优秀。
      他的学习就像他的性格,十分扎实用功。门门功课成绩都很好,阅读的课外书也很多。《三国演义》《水浒传》《桐柏英雄》《吕梁英雄传》《苦菜花》《艳阳天》……在那个时候,段艾生能看到这么多书,实属难能可贵。甚至还背《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小词典》。那时他在家里已经算是个劳动力,锄地割草,喂猪放羊,什么活儿都得干。你无法想象他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门门功课保持优秀,居然还读了那么多课外书。段艾生没有上高中,上完初中就停学了。
      段艾生有着异于常人的自学能力,在那个自考含金量很高的年代,他能连拿三个大学文凭。他把教材通读一遍,然后划重点,一门课程,少则3天,多则7天,便能拿下,每个学期能过4门。他还被评为全省自考优等生。
      段艾生受中国传统文学影响很深,“小时候,家乡围着灶台转的婆姨们随口讲出牛郎织女、天仙配等民间传说,那时候就想啥时候我也能写出这么有趣的故事。”段艾生回忆道。
      段艾生是个有心人,参加工作后,社会的历练、同事的交流,让他积累了丰厚的写作素材。有的作者写的可能是自己的经历,痛苦而挣扎,而段艾生写的是自己的阅历。
      段艾生谦逊低调,说自己不懂文学,也不知道小说怎么写。但《肥沃的黄河滩》被作家出版社作为2023年主打作品推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写与时代共舞的小说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段艾生不知看了多少遍,让他领悟到文艺作品就是给老百姓看的。因此段艾生在创作上一直遵循着写与时代共舞的小说,写有意义的小说。
      段艾生认为,作为精神食粮和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艺术,向社会大众展示的内容和事件,如果脱离了历史背景、政治背景、人文背景,就等于自绝于它赖以滋生繁衍的沃土和维度,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因此,“为艺术而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段艾生在创作《肥沃的黄河滩》的全过程中,始终恪守三个原则:一是把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故事情节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政治背景、地理背景和人文背景之中;二是以正能量为主干,以正面向上为主题,以顽强不屈、海纳天下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气节、民族特质为主线;三是揭示社会丑恶阴邪时,以遭到人们厌恶、唾弃、惩罚和反面人物灵魂发觉、弃恶从善兜底。
      惩恶扬善,扶正祛邪,激浊扬清,仁爱礼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中华传统、中华古国、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就因为她以诚相待,与人为善,以和为贵,胸怀博大,奋发自强,顽强不屈,大不欺小,强不凌弱,我们希望自己过得好,我们也希望别人过得好。
      这就是段艾生创作《肥沃的黄河滩》的历史背景、政治背景和人文背景,也是创作《肥沃的黄河滩》的初衷和目标。

    专家盛赞

      《肥沃的黄河滩》一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历任山西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副省长张平为其作序。张平是段艾生读初中时的语文老师。
      张平在序中不吝溢美之词,长达一百年的村史变迁,正好契合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因此,作品中的整个布局和情节推进,国仇、民仇、村仇、家仇交织生发,国史、民史、村史、家史交汇递进。既是一部中华民族近现代沉沦崛起的厚重史诗,也是一部黄河儿女倔强不屈、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壮怀激烈的悲壮史话。
      作品中跌宕起伏的事件、出人意料的情节、扣人心弦的细节、耳目一新的描写,采用现代科技成果“元宇宙”手法,将一连串传奇故事、传奇人物、传奇人生,镶嵌在滔滔不息的黄河岸边、镶嵌在神奇的龙兴塔下、镶嵌在古绛州这片厚重的土地上。
      《肥沃的黄河滩》采用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相结合的手法,采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高度融通、融汇、融合的元宇宙手段,将北韩村传奇的人物、传奇的故事、传奇的变迁,融通到龙兴塔下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融汇到黄河两岸的历史人文长河中、融合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
      作品呈现给读者的人物、景物、事物,既是一个小山村的百年巨变,也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缩影;既是一群黄河人同命运博弈的翻身史,也是中华儿女的近代斗争史;既是一个古老村庄的再次振兴,也是中国大地的再度复兴。
      序中写到,《肥沃的黄河滩》即将出版之际,我深信这部作品能得到应有的回应和共鸣。十分喜欢这部作品,并不仅仅是因为作者是我的学生,也不仅仅因为这部作品里有我浓浓的乡情,而是这部作品中顶天立地的气势,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性人物和壮怀激烈的“中国故事”。
      交谈中,记者问及段艾生是哪个写作流派时,他淡然笑道:“这个问题业内几个老师也问过,包括张平老师,他们对我的评价是哪个派也不是。我其实就是文学天地中的一个小学生,是一棵‘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野生、野长的小草。”段艾生说道。
      “那您就是‘野生派’作家呗。”记者回应道。
      段艾生爽朗地哈哈大笑,拱手作揖:“岂敢妄称作家,也就是一个小小的‘野生派’作者。”
      小说出版前,段艾生拿着书稿征求行家、名家的意见,专家们对这部小说有两种声音,对立观点鲜明,支持者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些许瑕疵但瑕不掩瑜;反对者则认为小说语言直白,情爱描写频繁;作家出版社则认为,能够让读者喜欢的,能够流传的就是好作品,最终拍板出版。
      谈及今后的创作,段艾生表示:“黄河三部曲出版后,会写三部法律题材的小说,毕竟在法院系统工作多年,不写点东西会有遗憾。”

    本报记者章大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09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4-30期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18期

    • 第2024-04-16期

    • 第2024-04-11期

    • 第2024-04-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