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大力弘扬消费维权正能量,树立消费维权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今年,省消协开展了山西省“2023消费维权年度人物”宣传选树活动。经推荐(或自荐)、人物资格筛选、事迹评审、调查了解、会议研究、社会公示等环节,最终评选出10名山西省“2023消费维权年度人物”、5名“2023消费维权年度提名人物”。本期起,本报将开设“山西省‘2023消费维权年度人物’维权事迹”栏目,对消费维权年度人物的维权事迹进行系列宣传报道。
心为消费者所想 力为消费者所出
——记山西省“2023消费维权年度人物”称号获得者赵昌斌
长期奋战在消费维权一线,努力完善基层消协组织建设,推动消协成为消费维权的一面旗帜,架起维系群众利益的连心桥,他就是祁县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赵昌斌。
初心不改奋战在一线
从祁县原工商局科员、祁县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交易监督股股长、产品质量监督股股长到祁县消协秘书长,赵昌斌长期奋战在消费维权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消费维权经验。
2021年,汾阳市消费者胡先生在祁县一厂家购买了305个汽车制动鼓,由于出现了几起制动鼓裂开的事件,胡先生要求厂家赔偿损失。因产品当时没有强制标准,只有推荐标准,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相关部门也无依据鉴定。在消费者逐级反映后,最后调解任务交到了赵昌斌手上。赵昌斌不厌其烦在汾阳和祁县之间来回跑了10多次进行协调,不断给经营者和消费者讲情讲理讲法,甚至与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亲朋好友沟通。2021年9月中旬,赵昌斌带着经营者,拿着7万元现金给了胡先生,双方当场握手言和。
像这样的调解很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所有工作都要立足于人民群众,心为消费者所想、力为消费者所出。”赵昌斌如是说。
2023年,祁县消协受理消费者投诉179件,办结179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万余元。
消费维权一直在路上
在祁县的街道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辆写有鲜明“消费维权”字样的车在巡逻,这成了当地一道独特风景。当消费者有难题时,随时可以向车上的工作人员反映,或者直接拨打车上注明的电话联系祁县消协,也可以扫描车后的二维码反映问题。
“3号加油机,12号加油枪,液温16度,标尺49毫米。”赵昌斌蹲在地上,一只手抓着标尺,眼睛一动不动盯着数据念出来,祁县消协工作人员在一旁进行记录。3月29日上午10时许,记者跟随赵昌斌和祁县消协工作人员,坐着消费维权车来到位于祁县晋商东街的晋商石油有限公司加油站,随机抽取了一台加油机开始取样。三次取样结束后,现场进行了快速检测。
“这次主要检查的是油量和辛烷值,都合格。”赵昌斌告诉记者。随后他转头叮嘱加油站负责人李志文:“一定要保持,一直没问题才行。”李志文说,祁县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协经常会不定期对加油站进行监督,“时间一长,祁县几十家加油站没有一家敢乱来的。”
随后,赵昌斌一行又来到祁县友谊东路边的集市,随机对3个流动摊点和一个水果店的秤进行了检查,结果全部合格。“在祁县,有他们(祁县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协)在,我们买东西都不怕缺斤少两。”一位正在买东西的消费者表示。
加强组织建设是“法宝”
初到消协,面对机构改革过程中消协社会团体法人组织定位不清、登记注册手续不畅问题,赵昌斌积极与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各部门一把手沟通协调,终于在2023年2月17日领取了新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他深知组织建设对消费维权工作的重要性,率先在晋中11个县(区、市)完成了换届工作。
“架子搭起来了,就需要充实力量,这样消费维权工作才能真正靠近人民群众,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赵昌斌介绍,经祁县人事主管部门同意,祁县消协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招聘了4名消协专职工作人员,充实了消费维权力量。
力量充实后,祁县消协的消费维权工作步步扎实,建立健全“一会两站”,依托设立的8个消费者协会分会完成县域全覆盖;依托商圈及行业特点设立“消费投诉和维权联络站”3个,其中“成品油行业消费投诉站、维权联络站”由于成效显著,被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授予“全省优秀消费维权服务站”荣誉称号。
如今,祁县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消费环境日趋改善,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升。祁县消协成为当地消费维权的一面旗帜,架起了一座党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也时刻彰显着赵昌斌这位合格维权卫士的为民情怀。
冯铁飞文/图
做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守护人”
——记山西省“2023消费维权年度人物”称号获得者王小勤
银行产品信息披露纠纷案、泄露消费者金融信息案、商转公利息差纠纷案……一桩桩一件件金融消费纠纷的成功化解,不仅让他成为客户眼中的贴心人,更是同行和业界公认的金融消保专家。
从业30年来,无论在机关还是基层、副职还是正职,他始终奋战在消保工作一线,用爱心、诚心、耐心,有效保护了金融领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就是山西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副秘书长王小勤。
大额存单提前
转让利息全无 补偿
“喂,您好,这里是金调委,现在开始三方在线调解。”金调委“线上调解室”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
据了解,2019年4月19日,山西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正式成立,主要职能是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和金融消费纠纷化解工作。同年11月,协会发起设立山西省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金调委”)。
2019年1月2日,一位客户通过某银行手机银行购买了25万元的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3.98%,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存款期间可提前支取和转让。2021年6月30日,该客户需提前取款,便在手机银行上操作转让,然而,其间在没有任何提示情况下交易成功,本金很快到账,利息却不见。致电客服,客服人员称因当时操作有相关说明且客户默认操作故无利息收益。对此,该客户认为手机银行所售产品设计存在瑕疵,遂投诉维权索要14925元的利息。
接到调解诉求后,他带领金调委与该银行多次沟通并当面分析案情,认为该产品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客户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自主选择权受到侵犯,明确责任后,银行同意赔付客户11000元,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房贷等额本息
还款方式有误 化解
王先生走访太原市内多家楼盘后,选定一套心仪的房子。他向银行申请贷款缓解购房压力,但没想到,虽经审批发放了80万元贷款,可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违背了他的初衷。无奈,王先生向金调委申请调解。
他带领金调委认真审查贷款合同内容、仔细了解房贷合同签订细节、洞悉矛盾产生的信息偏差,最终“揪”出症结:王先生误以为置业顾问将意向还款方式向银行表达,没认真看合同便签字;而银行在双方签合时没有将重要内容向客户强调说明。
仅4天时间,在金调委的高效调解下,王先生放弃变更还贷方式请求,银行通过调整房贷执行利率方式达成了调解协议,矛盾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线上线下”多方协作
完善机制 解忧
金调委构成人员来自全省各级法院、律所、金融机构等,目前有442人,他们利用各自行业优势与专业水准,尽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努力做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守护人”。
随着经济发展,金融消费纠纷逐年增多且呈多样化,因其性质特殊,调解需更专业,金调委在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和太原市司法局指导下,扎实推进“投诉+调解+司法确认”的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成立4年多,金调委与全省55家银行、支付机构建立了小额金融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并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各地市分行建立金融调解工作站26家,实现调解资源全覆盖。消费者有金融消费权益方面的诉求,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山西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获取金融消费知识与纠纷调解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金融消费者解忧。
面对采访,王小勤谦虚地说:“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更多的是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协会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奋发有为、争先创优,努力开创全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新局面。”
秦海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