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支部书记、会长杨增武率队,一支由1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从太原大关帝庙出发,踏上了为期10天的“2024瞻访关公圣迹(三省九市)忠义行”之旅,一路穿越晋豫鄂三省太原、晋城、洛阳、南阳、襄阳、荆州、当阳、武汉、运城等9市,以实际行动弘扬关公忠义文化,探索其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复兴之旅,更是一次对关公忠义文化的深入践行与探索,为弘扬关公忠义文化探索出新的路径。
府城关帝庙:气撼山岳踞太行
在太行山脉的环抱中,一座古老的庙宇静静伫立,诉说着千年的故事。5月16日,专家组一行抵达晋城府城关帝庙。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庙宇,以“气撼山岳”的雄姿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晋城关公文化促进会会长陈树林介绍,府城关帝庙不仅是南北通衢的官道商道要冲,更是当时府城所在地。在这里,关公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深入的尊崇。
据介绍,陈树林多年来义务维护这座庙宇,每天清晨都会清扫整个院落,确保它的整洁与庄严。随后,专家组一行穿过头道山门、石牌楼、二道山门(倒座戏台),来到关帝殿和三义殿前。这里的石雕和刀树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那棵神奇的刀树,果叶合一,形状酷似关公的青龙偃月刀,让人不禁想起关公英勇无畏的形象。
在这个庄严神圣的场景下,专家组一行纷纷表示:“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了工匠们的用心,他们通过石雕和建筑,将关公的忠义文化传递给后人,让更多来到这里的人有所感悟和教益,将关公的忠义文化通过境由心造,达到境又化心的润物无声之功。”
洛阳关林:顶天立地义骨雄
5月17日,专家组一行深入古都洛阳,探访承载千年关公文化的圣地——洛阳关林。作为三国名将关羽首级的安息之地,关林更是成为了传承关公文化的重要场所。
座谈会上,洛阳关林管理处白雪处长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关林的过往与未来规划。她表示,洛阳正在全力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推动“一十三”高品质服务,谋划新文旅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增武对洛阳关林的保护与发展表示高度赞赏。他表示,此行在洛阳关林所见所闻,可以概括为“气场好,管理好,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五好。关公文化历经1800年依然充满活力,值得好好研究、传承、弘扬和发展。
无处不在的关公文化,让专家组倍加致敬这位亘古一人的英雄,不禁感叹:“从大山之西、条山之麓、黄河之畔走来的关公精神,如今在洛阳关林这片土地上得到了新的生发和汇聚。”
山陕会馆:忠义诚信集大成
中原大地,叠翠拥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隐藏着一座被誉为“天下第一会馆”的瑰宝——山陕会馆。5月18日,调研组深入南阳社旗古镇,探寻这座集传统文化、商业文明、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活态博物馆。
在社旗关公文化研究会会长惠慧及其同仁的陪同下,专家组一行深入体验了山陕会馆的魅力。在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就如何发挥好山陕会馆的独特资源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杨增武对社旗关公文化研究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关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也提出了加强关公文化、晋商文化、会馆文化融合和联动的建议,希望通过合作创新,共同推动这一文化的繁荣发展。
如今,山陕会馆已成为展示中原文化、传承关公精神的重要窗口。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关公的神威远镇、晋商的辉煌霸气,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座“天下第一会馆”将继续矗立在中原大地上,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当阳古城:长生处义薄云天
5月20日,专家组一行从晋阳出发,跨越洛阳、南阳、襄阳,重返三国古战场,抵达了当阳古城。
在玉泉山关公显圣地,马小平先生嘹亮洪厚的歌声“人间的一条龙,忠义的关公……”回荡在专家组一行人的耳畔,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里,专家组一行感受到了关公超凡入圣的传奇,也体验到了天下关公一家亲的温馨氛围。
关公文化在当阳的升华和生发,不仅造就了信义当阳的文化气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当阳市关公文化学会刘祖光会长表示,“关公文化在当阳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关公文化的挖掘到转化,当阳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工作合力。”
荆州大义:威震华夏浩气存
5月21日,专家组一行抵达了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作为六朝古都,荆州曾孕育出无数英才,关羽的名字也如璀璨星辰,照耀着这片土地,名垂青史。
此行,专家组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关公圣迹一路走来,一一体悟,一一验应。在荆州,关公文化蔚然成风,关公精神无处不在。
5月22日,在荆州关帝庙杨祖国总经理杨祖国陪同下,专家组一行参观了关帝庙、关羽祠、古城和荆州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关公文化、遗迹和遗风。杨祖国还分享了他30多年来守候关帝庙的感悟和认知,让专家组一行深刻体会到关公在荆州的所作所为及其影响魅力。
在荆州,专家组一行听闻了许多关于关公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展现了关公的亲民仁义和时代精神,也让大家更加敬仰这位历史英雄。杨祖国的话语更是掷地有声:“为什么要弘扬关公文化?就是要践行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学关公,做关公!”
关公斫刀:泉涌江城显传奇
5月23日上午,专家组一行来到历史名城武汉,探访了卓刀泉寺——这座因三国名将关羽卓刀取泉而闻名的古刹,是关公文化和佛教文化交融的圣地。卓刀泉寺的法云法师热情地接待了专家组一行,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关圣殿、大雄宝殿及禅堂、御泉书院等建筑,并详细介绍了寺内的珍贵文物。
在交流过程中,法云法师表示,关公忠义文化是卓刀泉寺的特色文化,寺院将不断完善功能规划,建设好觉园和义园。通过关公主题的书画、庙会、义工等各种活动,丰富关公文化的内容,服务社会大众。
“三国传说·卓刀泉传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成功入选进一步彰显了卓刀泉寺和关公文化的重要性。此次专家组一行的探访,不仅增进了对卓刀泉寺和关公文化的了解,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解州关帝庙:其道大光冠天下
5月25日,专家组一行抵达大运之城、关公故里。
首先来到常平关王故宅,缅怀关公父母的投井之处。站在纪念塔边,一株参天大树枝叶繁茂,仿佛有灵一般,静静守候着投井而去的双亲。不远处便是解州祖庙,这座被誉为“天下武庙之冠”的皇家建筑,因河东解梁人关羽而名扬四海。如今,运城正积极创建5A景区,以“关公故里,晋是好运”为口号,展示着关公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关帝庙讲解员的引导下,专家组深入了解了关帝庙作为武庙之祖的缘由。穿过结义园、稚门、午门,专家组一行被崇宁殿前的戏台过庭上悬挂的“全部春秋”所吸引,寓意深远。在这里,每一处建筑、雕塑、匾额、碑刻、楹联、壁画都讲述着关公的故事,让人目不暇接。
关帝庙所长傅文元介绍,“作为关公文化的生发地,运城正全力申报‘关公故里’国家级5A景区,打造弘扬关公文化的国际名片。”目前,“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
一路走来,一路感动。此次2024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三省九市)忠义行活动不仅加深了研究会成员对关公文化的认识,更坚定了弘扬关公忠义文化的决心,未来将久久为功,探索关公文化服务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