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应急管理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5月12日,应急管理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从印发之日到12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治理。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杨智慧介绍,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问题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埋下重大事故隐患,近年来,因从业人员持假证或无证违规作业酿成的事故屡屡发生,对此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坚决予以打击,取得阶段性治理效果。但因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分子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假证问题很容易死灰复燃,比如,去年北京市查出的一条特大跨省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黑灰产业链,据虚假网站后台数据显示,超50万人关注该网站,超过1.9万人购买了伪造的证件。
为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问题系统综合治理,依法查处打击相关证书涉假违法犯罪活动,应急管理部等九部门迅速行动,按照“三个强化”的思路研究做好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一是强化全链条打击,贯穿制假、售假、买假、用假、虚假营销等多个环节,不仅在使用现场,更要从源头上杜绝假证空间。二是强化多部门联合,九个部门加强联动,进行了多次会商,就“打什么、如何打、谁来打”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各自职责职能,构建起全方位、无死角的严密网络。三是强化疏堵结合,坚持打击与服务引导并重,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打击措施,还致力于打造便捷、高效的特种作业管理体系支撑。
“我们将抓紧修订相关制度规定,推广应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管服务,既方便考生,又解决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用工难的问题,清除‘假证土壤’。”杨智慧说,5月12日,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从印发之日到12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此次专项治理,对象更加聚焦,力度更强,力争通过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举措,坚决防范遏制假证问题,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问:专项治理行动持续到今年12月底,在此期间将采取哪些治理手段,治理目标又是什么?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杨智慧:概括来说,本次专项治理就是要做好“七项任务”、做到“五个一批”。“七项任务”涵盖了与假证关联的各要素、各环节,包括:组织用工企业自查自改、组织培训考试机构自查自改、严格监管和执法处罚、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严格立案查处、强化典型案例曝光、畅通投诉举报途径。目标就是“五个一批”:坚决捣毁一批制售假证窝点,惩治一批假冒政府网站平台的团伙,查处一批持假人员和用假企业,淘汰一批培训考试弄虚作假的机构,曝光一批典型违法违规案例。
重点介绍了有关查询渠道:一是应急管理部开设的“国家安全生产考试”微信公众号,以及应急管理部网站上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及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信息查询平台”;二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开设的“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上的“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公共服务门户”;三是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上的“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平台”。用工单位可以在这几个平台上查验证书真伪。
特别提醒广大从业人员,自觉抵制买卖安全生产假证行为,不要轻信免考、速成等虚假宣传,要从官方网站查询培训考试机构,参加正规培训考试取证。发现的证书涉假问题线索,可以通过安全生产举报热线12350、各地区有关部门官方网站投诉举报窗口等渠道进行举报。只要社会各方力量都动员起来、参与进来,假证一定“无处藏身”。
问:在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中,公安机关将从哪些方面开展依法打击,配合做好专项治理?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张晓鹏: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问题,不仅影响生产安全,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紧盯重点专案,梳理作案手法,剖析症结根源,统筹线上线下、打击治理两条战线,于今年4月部署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制售假冒特种作业操作证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的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重点负责对主管部门通报以及研判发现的制假售假线索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对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予以打击。在此基础上,深挖上下游关联犯罪,对为假冒政府网站提供虚假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查验,以及为假冒政府网站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的,依法予以查处,实现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打击目标。
前一阶段,各地公安机关已针对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问题,聚焦“制、售、购、验、用”等关键环节,总结规律特点,精准摸排筛查,核查重点案件线索,强化专案侦办,抓获了一批涉嫌违法犯罪人员,铲除了一批制假售假窝点,打掉了一批职业制售团伙。下一步,公安机关将坚持以打促防、以案促治,结合案件侦办,聚焦安全生产资格证书“购假”“用假”暴露出的短板问题,推动主管部门和用人企业全面履行主管责任和主体责任,以专项打击推动行业领域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问:住建部门负责核发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在证书涉假专项治理中,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韩煜:建筑施工是安全生产高风险行业之一,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具有从业规模大、流动性强、作业危险性高的特点,对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直接关系建筑施工安全。近年来,住建部门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监管,推行了电子证照制度,完成323.45万本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电子证照全数换发,依托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和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假冒证书进行对比筛查,精准分析、实时预警、动态监管。
督促房屋市政工程用工企业全面排查核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企业自查出的假证问题,要立即整改,并将假证问题线索及时向行业监管部门报告。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官方核验渠道只有“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和“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公共服务门户”,详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官网,用工企业可通过官方渠道查验证书真伪。结合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和持证上岗管理。建立“逢查必检证书”制度,综合运用联合执法、专项执法、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无证、持假证上岗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对用工企业进行处罚。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查出的假证问题线索,对网上发布的涉嫌假证有关信息,对涉嫌犯罪的制假售假案件线索,及时移送市场监管、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协助配合司法机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问:北京市查办了一起特大跨省伪造操作证案件,涉及1.9万余张安全生产资格证书造假。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杨智慧: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应急管理部和公安部联合开展了打击假冒政府网站制售假冒安全生产证书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打击了一批制假售假用假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结束后,两部门建立了打假长效工作机制,坚持露头就打。北京市这起案件就是西城区应急管理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假证问题线索,移交西城区公安、检察机关后,破获的一起特大跨省伪造证书案件。
具体情况是:2023年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执法时,检查工人白某某持有的“焊接”特种作业证,扫描该证上的二维码后,跳转到一个与应急管理部网站高度相似的虚假网站,初步判断为伪造证件。经调查,西城区应急管理局认为这起案件背后可能是制售、购买、使用假证的“一条龙黑灰产业链”,于是将案件移送公安、检察机关。相关部门立即组织精干力量核查线索,扩线深挖,公安机关前往十多个省份,抓捕造假贩假上游犯罪分子和“中间商”,目前已刑事立案126人,悉数到案,案件仍在办理中。在该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建立假冒政府查询网站,然后发展多名代理人员,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向他人售卖假证,共计制作假证1.9万余张,其中假冒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12700余张、特种作业操作证4200余张、特种设备操作证1300余张。
这起案件表明,假证的滋生土壤依然存在,非法造假时有“冒头”,打击治理假证问题仍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任务,我们将始终保持“亮剑”精神,严格监管,坚决斩断黑色产业链。
问: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核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证书,在证书涉假专项治理中,市场监管总局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是什么?
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张宏伟: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按照《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部署要求,结合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职责,督促指导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全面排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防范无证上岗、持假证上岗等情况发生。对自查出的假证问题,督促用人单位立行立改,并将问题线索及时报告市场监管部门,涉嫌构成犯罪的,按照规定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组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考试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开展一轮自查自改,督促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隐患,严厉打击考试机构弄虚作假、纵容、参与或者组织考试作弊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考试把关,严惩害群之马,净化考试环境。
进一步完善“逢查必检证书”工作机制,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全国证书数据库,开展证书比对筛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及时核查处理相关投诉举报,严厉打击无证上岗、持假证上岗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严处罚违法违规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对发现使用虚假证书的,深挖背后的问题线索并及时移交,协助配合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督促网络交易平台根据发证机关要求及时清理下架涉嫌假证有关信息,通过开展网络交易监测等方式对平台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关键词组织开展互联网广告监测,提供线索供有关部门筛选甄别,对有关部门确认为虚假的依法进行查处。
问:今年3月份,市场监管总局与应急管理部启动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请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杨智慧:为整治培训走过场、考试把关不严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培训考核秩序,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于2024年3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这项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有关部门规章和刚颁布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基本条件》强制性标准要求,全面核查培训考试机构的基本条件,提升其能力水平,遏制特种作业操作证乱象;工作阶段分为动员部署、自查自改、执法检查3个阶段,目前正处在自查自改阶段。我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通过“网络交易社会协同共治系统”,指导督促淘宝、抖音、京东等平台排查下架“包过”“免考”等违规宣传信息,净化网络宣传空间。组织全国6000余家培训考试机构,全覆盖进行自查自改,其中4356家已完成自查自改,整改问题12727项,通过更新改造培训场所设施、增加师资力量等,提升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质量。前不久,应急管理部派出3支执法小分队分别赴河北、四川、新疆开展专项执法,推动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证书涉假专项治理主要针对证件,培训考核专项治理主要针对培训考试机构,两者是互相促进、协同联动的关系,在培训考核专项治理中发现的假证线索,要依法严厉打击,而打击假证也会引导更多的从业人员通过正规渠道考取证书,需要合格的培训考试机构来承接。接下来,我们将一体推进这两项工作,不折不扣抓落实,坚决取得成效。(应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