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法院文化

岁月沉香

  • 2012年10月16日,作者(右)出席北海海事法院与广西海事局共建诉前联调工作站签约挂牌仪式

  •   

    曾艳

      1984年,从小怀揣文学梦想的我,机缘巧合之下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从此,便与法律终生结缘。4年的法学教育筑牢了我从事审判事业的信念与追求。毕业前,班主任曾建议我留校工作,但我毫不犹豫地谢绝了。之后,我被分配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工作。
      我的法官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记得刚到高院报到不久,就被安排到基层法院锻炼。在基层的一年时间里,我先后担任过书记员、刑庭和民庭助审员,主办了几十件案件。基层锻炼成绩出色的我自信满满,以为一定可以分配到审判业务庭工作,不曾想却被宣布到业余法律大学报到担任教师,我失落难过地掉下了眼泪……但岁月滋养成长,年华沉淀心境,殊不知就是这十几年的业大老师生涯,夯实了我的法学理论基础,提升了我的法治素养和能力,使我终身受益。
      人们常常说,司法是民众的守夜人。法官在人民群众眼中就是守护公平和正义的使者。法官要担得起这份责任和期盼,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最核心的就是时时保有职业良知和道德底线,正确评判是非、对错、美丑,规范和指引社会经济生活。只有裁判的案件达到三个效果的统一,这才是法官为司法的权威与公信作出的自己的最佳贡献。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临近退休、往事如潮。几十年的法律生涯,让我深深地拥有了这份职业的成就感与尊荣感。从大学时期到基层法院实习就大胆向合议庭建议改变案件的定性,到分配工作后到基层锻炼时赢得当事人一句由衷的“我愿意跟你说”,到担任庭长时快速有效组织协调处置上访闹访的突发事件,再到担任院长后在审委会上面对重大复杂利益交织的案件时能泰然处之坚守法律底线……
      感谢法官这份职业,它让我时时能有幸像观影一样去观看和评判别人的人生,丰富我的人生阅历;时时催促我不断学习和思考,增长我的智慧与能力;时时监督我要做一个有道德良知有底线的人,抵御与抗衡虚荣贪婪的侵蚀。
      这辈子,我以法官为荣;下辈子,我还愿意当法官!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06期

    • 第2024-06-04期

    • 第2024-05-30期

    • 第2024-05-28期

    • 第2024-05-23期

    • 第2024-05-21期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09期

    • 第2024-05-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