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到,乡间无闲田。除草、浇水、管理,在灵石县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农忙景象。
芒种时节,高温暑热天气随之而来,农作物迅速生长。灵石县禾沃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紧抓农时,全力投入到繁忙的农业生产中,为迎接今年的好收成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6月6日,记者在南关镇师家沟村的300余亩农田内看到,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村民们正一丝不苟地给新种植的黄芩地内铺装滴灌带,保障灌溉需求。
灵石县禾沃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刘海顺说:“现在使用的滴灌技术是现代农业比较先进的一种灌溉方式,相较于原来的漫灌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耗水量小,能够节约三分之二左右的水量,它属于慢慢渗透,使土壤慢慢变得松软,不会板结,能够保证出苗率。现在是黄芩生长的关键期,这两天把滴灌带铺上,马上就可以进水。”
据了解,灵石县禾沃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去年试验种植油葵100余亩并取得了成功。今年,公司积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在县、镇、村三级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在南关镇南河沿线流转各村土地1000余亩,规划种植黄芩、油葵等中药材和大秋农作物。
刘海顺说:“今年公司规划种植了大概100亩黄芩,630亩油葵,全部采用滴灌方式进行浇灌,根据黄芩和油葵的不同需求,设置了不同的间距,黄芩是50公分左右的间距,油葵是120公分左右的间距。”
南关镇道阡村党支部副书记梁首云告诉记者,今年,灵石县禾沃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道阡村租种了145亩地,这些地都是从村里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手中租的,除了租地的收益外,还解决了村里2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这一举措让村里老人的闲置土地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走好“生态路”,算好“经济账”。在今年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中,南关片区是灵石县重点打造的两大片区之一。各级各部门凝聚合力,多方联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利用三年时间规划打造农业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局面,打响“十里南河”品牌。禾沃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与山西农谷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农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从金旺村新造百亩耕地开始,沿着仁义河南岸,在所流转耕地上种植油葵这一主打品种和以黄芩为主的中药材,一直到西许油葵基地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千亩,既可以让沿河土地最大限度得到开发利用,达到景观效应,又可以实现经济价值,还能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