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柔弱的女人,用几十年的心血,硬生生地打造了一支享誉三晋大地的娘子军文学团队,培养出了5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作家协会会员、70多个市级作家协会会员,用她毕生的甘苦,在煤海山城创造了一个奇迹,传为佳话。
我不属于自己
我是女子文学社的公仆
20世纪70年代初,魏文瑾高中毕业后回乡担任大队妇女主任,三年后火线入党,1978年3月,22岁的她当选山西省第四次党代会代表。在党代会上,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王谦亲切地对她说:“小魏,我敢说,你是历次党代会年龄最小的一个!”
1979年1月,文瑾调到平定县张庄公社当了一名广播员,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把剩余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写作。
1983年,她离开了广播站,接父亲的班到平定煤矿上班,先后担任矿行政科保管员、矿办公室机要员,1984年7月,矿党委委托她负责组建矿女工委员会,并当选为女工主任。
1987年4月,文瑾加入了平定县评梅诗社,《梅窼》报刊上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宝塔诗《吊祭评梅》。
1988年12月,她调到平定县总工会担任女工部长,创办了《女工简讯》,并在县直单位和基层工会选拔了52名女职工通讯员,通过组织诗歌朗诵和演讲赛等活动,她发现了一批女子文学爱好者,便产生组织女子文学社的念头。
1990年10月,文瑾到北京参加全国女工干部培训班,一个月后,她把组建女子文学社的想法写成申请报告,递交到县委宣传部,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赞同。
1991年“三八节”期间,县文联主席李俊瑞主张在《冠山》杂志上开辟一期“女作者专号”,文瑾亲自组稿,专号如期面世,为女社的成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1992年5月24日,“平定女子文学社”应运而生了。
创办《红鬃马》
魏文瑾和社委会成员商议后,邀请阳泉市文联和《娘子关》刊物的老师定期给大家讲文学创作课。社员们写出了一篇篇心血之作。魏文瑾为这些稚嫩的作品一遍遍鼓励,一篇篇修改,有些作品陆续发表在报刊上,文学社的活动步入正轨。
1993年3月,平定女子文学社第一本社员作品集——《红鬃马》终于面世了!
1994年,县委宣传部为女社邀请到《北京文学》的张德宁等四位老师来到平定召开改稿会,对女社社员的作品进行了认真评点和指导,女社的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抓采风活动
拓宽创作思路
魏文瑾说:“社团成立后,我们经常组织采风与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是精心组织,提前筹划,社员们不管水平高低,活动之后都得出作品。”就这样,文瑾当了十年的平定女子文学社社长,就组织了各种文学采风42次,这些活动中,女作者们不仅大开眼界,而且创作的境界也逐步拓宽。
以故园情怀
做大爱文章
1997年5月,文瑾调到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轮《阳泉市志》的编修工作。
《阳泉市志》出版后,文瑾编写了16万字的志稿,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还为她荣记了三等功。
2002年5月,按照《平定女子文学社章程》规定,文瑾辞去了社长。当时社员已发展到68人,《红鬃马》出版了四本。
2004年10月,文瑾的第一部文学著作《故园情怀》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同年,她成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2005年8月8日,市委书记询问起女子文学社的情况,并建议把“平定女子文学社”扩大为“阳泉市女子文学社”,在市里三区两县都成立分社。
一周后,她起草了《关于成立阳泉市女子文学社的申请报告》,交给了市委宣传部。经过认真推敲,将文学社命名为“阳泉市评梅女子文学社”。
2005年8月29日,在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十周年的日子里,评梅女子文学社成立大会召开,产生了新一届社委委员,由13人组成,文瑾当选社长。
2005年9月20日,石评梅女士诞辰103周年的日子里,评梅女子文学社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庆典。
之后,社委们分头深入县区,协助筹备并成立了郊区、盂县、矿区、开元煤矿等分社,队伍迅速发展到一百多人。
2006年10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文瑾主编的10人卷《红鬃马文丛》正式出版了。当年,女社省级会员达到13名。
2007年,阳泉市公安交警成立20周年之际,魏文瑾带领着女社31位女作家,冒着酷暑,深入基层各个工作岗位进行采访,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采访了54位交警和警嫂,编辑出了一本53万字的书,36天出书!
2008年奥运会期间,文学社用同样的形式参与军分区主编的爱国主义教材——《苑桂生的故事》的采访和编辑。这8位女社员都是各个工作岗位的精英,她们身兼数职,但还是不畏艰辛困苦,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个任务,在采访与创作中进一步得到了历练,故土情结更加深化。
三十多年耕耘
换得硕果累累
从1992年5月女社成立到2024年5月底,据不完全统计,阳泉市评梅女子文学社的作者们共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文章约3000万字。有的社员还成为网络写手,并兼任“搜狐”、“网易”、“新浪”网站的班竹和专栏作家,并担任“榕树下”和“红袖添香”网站的编辑。
如今,这些奇女子们成为山城的一道靓丽风景,她们见证山城,书写山城,勇于担当,不辱使命,这是文瑾及评梅女社全体社员对山城人民的庄严承诺!
刘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