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5版:知识产权

大同黄花

  • 来源:人民网

  •   

    产品特色

      黄花,学名萱草,又名忘忧草,“观为名花,食为佳肴,用为良药”,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有入诗、入画、入联、入园、入药、入席“六入名花”之美誉。
      云州区黄花,是大同著名的特产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黄酮、维生素A、维生素B1和锌、硒、铁、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素有“席上珍品,素食之王”的美称。

    人文历史

      据史书记载,云州区(原大同县)黄花种植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600年以前北魏建都平城(现大同)时期就有种植。初为将采自凉山的野生黄花引入宫廷园林作观赏植物,以后逐渐为人食用。在600年前的明朝时广泛种植,进入到繁盛时期。从明朝开始,享有“黄花之乡”的美誉,说明在明朝时期,大同黄花已经初具规模,品质出众,已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地方特色农产品。

    产地环境

      在地壳运动的长期作用下,云州区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南六棱山、北采凉山群山夹持,中部广袤盆地平川中一座座突兀耸立的大同火山群锥体,桑干河谷秀水湿地贯穿东西,湖光山色册田水库,尤其是大同火山群,不仅记述了发生于30万年前地壳运动的沧桑巨变,也造就了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富锌富硒的肥沃火山土壤。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和高原凉爽的温带季风气候造就了云州区丰富的小气候类型。

    产业发展

      截至2022年,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为17.02万亩(其中农户种植面积11.81万亩,合作社种植面积5.21万亩),进入盛产期面积10万亩,有机、绿色认证面积达9万亩,鲜黄花产量10万吨,加工干黄花1.2万吨,并形成1个3万亩片区、8个万亩片区和79个黄花专业合作社,有51家具有联贫带贫任务合作社,拥有15家黄花精深加工企业,全区产业链产值已达1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42%,全区农民黄花产业人均收入5200元。

    本报综合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6期

    • 第2024-07-11期

    • 第2024-07-09期

    • 第2024-07-04期

    • 第2024-07-02期

    • 第2024-06-27期

    • 第2024-06-25期

    • 第2024-06-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