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安于心,心无旁骛;践安于行,行稳致远。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今年以来,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工作要求,坚持以更高的站位、更开阔的视野,转变观念、打破常规、锐意进取,抓关键、补短板,强作风、严落实,为创建“山区重载数原平”特色提供了可靠支撑,切实把铁路安全工作抓严抓实抓出成效,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铁路高质量发展。
迎峰度夏保畅通
夏季,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高峰阶段,是锤炼队伍、检验设备的黄金季节,是增产扩能、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旗下、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能源大通道,公司始终将能源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体职工不等不靠,主动“走出去”,提前与各中心站对接“迎峰度夏”工作安排,与车站对接煤列运输计划,掌握运量兑现情况,加大运输保障力度。
为提高线路质量,进入暑期以来,该公司合理策划、集中力量,组织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职工对站线信号机、轨道电路、绝缘接头轨缝、接触网锚段关节、线岔等进行全线摸排,针对暑期地面温度高、雷雨频发等天气情况,合理预想夏季设备运行中容易出现的轨道电路红光带、道岔不密贴、避雷器烧损等惯性故障类型,提前采取绝缘改良、老化线路换装等预防措施,保证设备在非正常天气情况下运行正常。
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拼搏、共同协同作战,设备基础日趋稳固,设备质量稳步提升,设备安全可靠性逐步提高,筑牢“迎峰度夏”设备屏障。
设备基础已经夯实,如何有计划、有组织、更快更好地完成年度运输任务,这就需要车站提供力量,该公司紧紧围绕“121”发展战略和“12121”新质生产力实施路径,通过优化调度组织,结合“按图运营”管理模式,合理编排、调整阶段计划,组织包神、新朔方向采取平行进路接车,成对组织新朔方向普列到达组合万吨列车开行,进一步提升神池南站内列车周转效率;常态化实施“以班保日、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的能源保供责任机制,以计划行车全力保障运输任务的完成;根据运输任务情况提高管内旭阳线、敬业线装卸车效率,及时下达作业计划,确保管内车流与外部车流良好衔接,切实提高运输效率。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年运量合计完成17809.08万吨,完成年计划35600万吨的50.03%,超计划203.62万吨,为公司实现时间过半、任务硬过半做出了贡献。
防洪度汛有真招
伴随着雷鸣而来的夏雨,我国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汛期,强降雨、洪涝等极端天气给处在恒山、云中山和太行山之中穿行的朔黄铁路带来严峻考验,尤其是西段线路,这里桥隧相连,属于典型的山区重载铁路,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防范水害风险压力极大。
为此,该公司以雨为令,迅速进入防洪状态,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严格坚持“超前防、主动避、有效抢”原则,全面落实各项防洪措施,在超前防范安全风险上下功夫,全力以赴确保汛期运输生产安全有序。
为确保工作精细化,该公司把防洪度汛作为全年安全生产的重要着力点,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管理、预控,通过成立防洪工作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年度防洪工作安排,梳理汛期防洪安全措施,全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落实防汛抢险、救援保障等各环节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极端天气和重大风险研判预警机制,持续做好监测预警、雨情研判,与地方应急防汛部门建立联系渠道,实现雨情水情和库情信息共享。
此外,组织机关各专业部室成立防洪检查组,带头深入责任区开展全方位排查,紧盯重点部位全面摸排并掌握管内防洪地段底数,动态研判汛期风险,做好山洪地质灾害、上游水库洪水防范、在建工程、涉水路桥等防汛安全隐患排查,“一事一档”管理、逐项登记造册,闭环管理及时消除隐患。
在汛前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易受灾重点部位的监测、巡查和安全管理,加大科技保安力度,利用无人机航拍、“天网”实时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隐患排查,实现铁路线路、桥隧涵洞设备实时监控及监控巡查看守轨迹等功能,营造了共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入汛以来累计出动1千余人次,检查线路256公里、隧道77座、山体10余座,发现并消除了排水设施损坏、危树等隐患,为运输安全畅通提供有力保障。
安全生产不是一朝一夕,但却可以毁于一旦。
未雨绸缪为“安”,防患未然则“全”。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红线,以更牢的信念、更硬的作风、更严的纪律、更实的工作,不断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确保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王柯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