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红楼梦》真是曹雪芹所书,如果曹寅真有个孙子叫曹雪芹,如果这两个曹雪芹是同一个人,那么很可能《红楼梦》在康熙年间,曹寅就开始动笔记写了,很可能是日记形式或其他,就是记录日常生活点滴——富丽堂皇的皇宫生活变迁更与大观园的生活变迁相匹配。
曹寅作为康熙的伴读发小,更兼其祖母孙氏还是康熙乳母,这两层关系及经历,稍有文笔,记下来就足够精彩了。后来,经其父曹顒、叔父曹頫传到了曹雪芹手里。这三代四人,与红楼梦开场的情僧、孔梅溪、吴玉峰与曹雪芹四人,可否一一对应?
真如是,那么就与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相契合了。也就是前三人是“日记”,曹雪芹是“编辑”。前三人接力记到前八十回内容。曹雪芹主笔完续后四十回部分,因缺少必要的履历,自然不如前八十回精彩了。
再者,如果传统认定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写的,直面逊色的后四十回当然就不是曹雪芹写的。当然另有其人,自然“高鹗”出现了。《红楼梦》的作者,据考有一百多人,如前八十回无定论,当然后四十回也不会有定论。
这是一个整体,红学之探当更严谨一些。如无能一定,不必考究,不要索引,不须探佚,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的研学会更好些。吸取红楼成功辉煌的经验,汲取红楼败亡凄惨的教训,人生通透,行稳致远,生活更美好。
这个真有可能。曹寅武可织造为朝廷办差——保障朝堂后宫的绫罗绸缎,又可行耳目为朝廷分忧——身处江南也好探听前明朱三太子的虚实踪迹;文可参与编写二千诗人一万余首的《全唐诗》和以康熙书斋佩文而名的《佩文韵府》。文武全才,写些个生活日记自不在话下了。
更大胆揣测,孙氏对曹寅的影响好比孝庄之于康熙,再不济也是苏麻喇姑之于康熙。孝庄是奶奶。苏麻喇姑是姐姐。奶奶与姐姐折中,可不就是奶妈辈。况且孙氏真就是康熙的奶妈,对康熙与曹寅都是有影响的。如置之《红楼梦》里差不多就是贾母……
康熙在《红楼梦》里应该是贾赦贾政——假设的假朕而真朕是也。曹寅在《红楼梦》里差不多是贾敷贾敬——假府假敬而真寅敬也。曹寅好比康熙身边的魏东亭,陪伴一起长大,应该在除鳌拜中应有所表现的。康熙师从魏承谟而伴小魏子——魏东亭,乳从孙氏而伴小曹子——曹寅。
看来,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至少,经历视角,阅历眼界。没有经历与阅历,怎能凭空造一座红楼出来呢?红楼的不解,是不是故撒烟幕弹,都在梦里呢?一切皆有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红楼的千头万绪,俱是排除不了不可能,也便使红学深不可测,也就只好大胆推测了。为古人担忧,分忧总在推测后……
<二>
衣锦之时多党朋,一席豪言酒肉门。今朝落难无食玉,看透八方四面人。
伯乐是慧眼识珠,就是发现夜明珠。贵人是拉一把落难的兄弟,情深意长。从锦衣玉食衣食无忧到穷困潦倒落魄流离,再有天大的抱负与才能,没有贵人持助,连活着都饥一顿饱一顿的,还能有什么精力搞文学创作。兴许精神胜利法的孔乙己真有,也就咬文嚼字说一说茴香豆的四种写法。若非鲁迅先生入笔,终像众多的落没秀才被尘埃湮没。
如果《红楼梦》真是曹雪芹所写,那么落没后拉他一把的福彭,真就是其贵人。有了贵人,不屈的精神更硬朗了。穷其一生,用心血汗水写《红楼梦》。光批阅就十载,增删就五次,那泣血写初稿的时间就更长了。这正是——生平织造口含玉,穷困半生创红楼。字斟句酌写自己,红楼梦中见真身。
这个真身就是“真事隐”“假语存”之下的宝黛结合体。宝黛均是前半生富贵无忧无虑后半生潦倒寄人篱下,均看开看破宝玉出家四海为家、黛玉泪干香消玉殒。这真就暗合了曹雪芹的身世与泪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他自个哪!历经生世浮沉,泪干而尽,唯留下一部残本《红楼梦》。
灵魂之爱,梅氏如黛玉早亡。感观之爱,柳慧兰不达而去。精神之爱,许芳卿脂批传世。梅柳均是素材,许脂才是知音。红颜知己,脂批知音,令《红楼梦》天下知,曹雪芹不幸中的万幸也!人生不如意每每99%,就这么1%的如意抓到了亦能成事!福彭、许脂成事之外内之助也!给力资外助,得力贤内助,二者皆有,走向复兴,人生大幸!
如此看来,曹雪芹亦是个幸运之人了。履历与文笔,成长了曹雪芹,成就了《红楼梦》。《红楼梦》惊世脱俗、一枝独秀、群芳共慕、一鸣惊人,是不朽的。在书中出现的,写进书里头的曹雪芹,如果这个曹雪芹果真写成了《红楼梦》,当然也是不朽的。人以书闻,书红人名!
<三>
履历书中自语时,家国沧桑著记知。三朝两代曹家见,已逾千红半百迟。
一个“艺”字,于技艺相关兼《废艺斋集稿》八册,令掌握八般技艺的曹雪芹贴上了手工艺人标签。一个“砚”字,于文字相关兼《红楼梦》八十回,令呕心批阅红学的曹雪芹贴上了文学大家的标签。
这两人的交集何在?前者在好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的诗文中有记载。后者在《红楼梦》中有提及,并考说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只是另说又有曹氏家谱中并没有一个叫曹雪芹的。
那么曹雪芹的存在与身世真就成谜了。猜来猜去,难免自圆其说,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两个一个有艺才,另一个有文才的曹雪芹合二为一了,还强迫这么个合体人作起了曹寅孙子。
给曹寅家贴金,为曹雪芹正名,令《红楼梦》中虚写的人冠冕堂皇走入了现实。才有了不知曹家怎懂红楼,不明清史怎读红楼的灵魂两问。这真是——曹家两代织造史,历经三朝康雍乾,一朝天子一朝臣,家国同行小说里。
古来讲究门当户对,作为织造府,儿女亲家自是少不了王侯将相达官贵人。这就叫官官相护、优优并提,那么一个圈子岂是普通老百姓能进入的。除非金榜题名,天子门生,被王侯将相达官贵人拉拢了去,目的是为己所用、成就潜在资源吧!
这也就是古之七十老翁仍在科举之缘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想想范进中举后的闹剧,真是又爱又恨又美又丑又羞又愧的科举制哪!
曹家二代织造与庙堂衙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兴也庙堂,其亡也庙堂。庙堂还是那个庙堂,只是着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曹家做不到“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当然不能是“不倒翁”。
被拿下是表象,骨子里根子上的缘由是主子换了,原体系必然会被打破重组。达时互相吹捧,劫时几有肯助?能同甘,不能共苦,怕惹祸上身,划清界限,扫地出门……
惯看岁月春风——日薄西山尔不陪,东山再起尔是谁!作古长悽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规律不可忤逆,忤逆必获灾殃。
如果,以上均属实成真,那么《红楼梦》的确是曹雪芹写的。(作者: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郑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