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扇扇尚未开启的大门,而成长中懂得的道理就是一把把金钥匙,带领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温馨的爱与人性教育,会使他们懂得用大爱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而仇恨的传递和蔓延,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伤痕,久久不能愈合。
我在农村生活的时候,见多了祖祖辈辈世袭仇恨的故事。刘家和李家是邻居,上几辈的时候,曾经因为土地纠纷发生过争执,打过几次架,从此两家结下了梁子,一直都把对方视为仇家。两家上辈人教育子女的方式都是要他们记住,对方家里的人是自己的仇人,要记得报仇。这样的教育传承下去的结果就是,两家几代人仇恨延续,老死不相往来。
更有甚者,有一对兄弟因为分家的时候,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红了脸,妯娌在其中添油加火,天天吵架,动辄拳脚相加,导致家庭矛盾升级,以后就成了仇人。两家人也是教育自己的后代要牢记仇恨,忘记亲情。前几年,老兄去世了,那边的侄儿也过来邀请了,这本是一次改善两家关系的好机会。侄儿侄女作为晚辈,去悼念大伯,也是应该的,可是却被自己的父母阻止了。导致两家后辈的关系进一步紧张,至今无法正常交往。
仇恨教育,在农村非常普遍,也非常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相对而言,文化层次不高,思想狭隘,没有容人容事的气量。一点小事或是一点小利益的争执,就很可能成为仇恨的导火索。仇恨产生后,对家人和后代持续进行仇恨教育,让仇恨在家人和后代之间不断叠加,成为世仇,无法化解。
前几年,在网上引起热议的张某某故意杀人案,留下的是一声声的叹息和发人深省的思考。1996年,在陕西省的一个小村庄中,13岁的张某某亲眼看着自己的母亲在一场邻里纠纷中被殴打致死。事发后,凶手王某某因为未成年,只被判了7年有期徒刑,并很快出狱。张某某入伍后在军队的严苛训练和生活中,一直默默地准备着复仇的那一天。2018年,他退伍后的第一个春节,选择了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来完成自己长达22年的复仇计划。这场发生在除夕夜的复仇行动,不仅结束了王家三个男人的生命,也彻底摧毁了两个家庭的未来。后张某某被依法执行死刑。
这一案例,有很多地方值得警醒:一是王家没有及时进行道歉和赔偿。二是相关部门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做一些和解的工作。三是以暴制暴的复仇思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影响极深。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说法,意思是对于冤仇要有适当的回应,否则就不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人。加之很多影视剧里的侠客,那种快意恩仇的侠义之风,让很多人看后,觉得非常霸气,非常有血性,值得崇尚。一些人在生活中,效仿这种做法,稍有不满,则埋下仇恨,而复仇则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
我一直不主张仇恨教育,并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教育埋下以暴制暴的隐患,还从心灵上和精神上毒害青少年。让他们从小就背上了复仇这个沉重的负担,心里的阴影难以消除。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思维狭隘,包容性不强,精神不健康,容易冲动,惹出事端。
胡适曾经说过:“愚昧的人有四种表现——对从未见过的人恨之入骨,对从未做过的事引以为傲,对吹捧出来的神倒头就拜,对画出来的饼感恩戴德。”
当然,涉及国家民族大义的仇恨还是要铭记的,我们要的是铭记耻辱,自强不息,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使民族变得更加团结。
“相逢一笑泯恩仇”“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些是古人总结的方法,古人对仇恨的化解还是很有智慧的。其实很多原来看起来很大很大的事情,很大很大的冤仇,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变得很小了,甚至微不足道了。能化解仇恨的绝对不是仇恨,而是爱与慈悲。要让下一代成为有理想、有情怀、有文明的人,必须要多一点爱与人性的教育。要让爱与人性的种子,扎根在他们的心中,结出幸福的果实。懂得宽容,懂得包容,懂得仁爱,才能构建起美好的人生格局和境界!
深入到骨子和灵魂中的善良,不是软弱,而是真正的尊重!
李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