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反映的网购生鲜坚果缺斤短两和品质差等问题,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其中有很多网友表示,“网购生鲜风险大,生鲜还是得线下买”。但生鲜作为一种商品类别,与其他任何类型的商品一样,商家与平台都有责任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商家售卖生鲜坚果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已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从2014年到2022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不断增长,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生鲜电商的便利性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省时、省力的消费需求,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选择,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生鲜电商,属于电子商务的一种,因此商家在经营时也必须遵守《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规定的要求,生鲜电商商品销售和提供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的要求。经营者应考虑到易腐商品的保存、运输等问题,采取控制温度、加快物流、控制配送范围、加强包装等措施来保证货品质量;而不是一边侵害消费者权益,一边寻找托词逃避责任。依据《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的要求,平台也应加强对商家经营资质的审核,以及对商家经营货物品质、售后服务的监督。像有些平台要先签收才可以售后、拒绝告知对商家的处理结果等等,这样的售后流程显然有待优化。
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消费需求,在线上或线下购买生鲜这两种方式中自由选择,而不是被风险劝退,只能无奈放弃网购生鲜。“生鲜不应网购”的说法,是将本应由商家和平台承担的责任转嫁于消费者,也是对消费者选择自由的一种侵害。在生鲜电商产业中,商家与平台都应该主动担责,共同保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消费环境。
范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