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6版:地市动态

平定县:“义务监督员”把好水源地保护“关口”

  本报讯 为全面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阳泉市生态环境局平定分局创新工作模式,聘任35名“义务监督员”开展巡查,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现每三天一巡查,包括清理周边垃圾、检查防护设施等工作内容,配套建立工作群及时传递信息。同时,平定分局适时开展突击巡查、专项巡查和重点巡查,及时发现水源地环境问题和风险隐患,有力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
  在巨城镇龙庄村,身着蓝马甲、工作牌的义务监督员郝有年正在认真巡查水源地。“现在我们村最大的任务、最重的担子就保护好这片水源地,作为一级保护区,绝不让她受污染、受破坏!”郝有年说。
  在石门口乡石门口村,水源地标准设置的防护围栏、标识牌、宣传牌、界标等水源保护设施十分醒目。魏喜明是该村水源保护地的义务监督员,每隔三天,他都要到此巡查一次。“通过这样围栏防护,就可以避免鸡、羊等进入保护区对饮用水水源造成污染。”魏喜明说。
  今年6月开始,平定分局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重点任务及验收标准》相关要求,在保护区范围内设立了规范的宣传牌、界牌标识、交通警示牌、防护隔离设施等。截至目前,已完成35个村级饮用水水源地设置标识牌、宣传牌各35块、交通警示牌28块。
  阳泉市生态环境局平定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始终坚持以一抓到底的原则开展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整治任务、时限、要求,按照“一源一策”的原则开展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到9月20日前,完成保护区内各类环境污染问题整改整治,落实此项民生实。
  下一步,阳泉市生态环境局平定分局将继续对全县农村水源地从水质状况、监测、保护区划定、标志设置、排污口整治和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与“义务监督员”联动配合,对农村集中供水饮用水源地建立信息台账,“一源一档”管理,综合实施“控源、治污、清理”措施,消除环境污染隐患,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赵波 石玺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2期

  • 第2024-08-20期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3期

  • 第2024-08-08期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