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者,本名王进,东湖居士是也!祖上中原,长于三晋,现居京畿,曾就职政法系统,现在是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院长,大唐诗社社长,著有《山西煤老板》《解密晋商文化》《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等三百余万文字十余部著作。第一次喊出了“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文化论调,利用世纪大讲堂、品牌中国、大唐诗社、红学讲坛、抖音美篇等媒体平台,广泛结交天下文朋诗友,是当代资深的红学研究者。
能与东湖居士结识,实是幸甚至哉也!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必然是人以群分的。正如东湖居士总结,三点同趣——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建军郑先生,少时喜欢四大名著,曾有专集问世。东湖曾考罗贯中家世及三国纷争。此同趣一也。郑先生如今伏案刑衙,东湖早年亦如斯。此同趣二也。东湖一入红楼讲梦语,郑先生亦笔探三百年来第一经。此同趣三也。人生得此知己益友,大快天地之间也。今再录郑先生三则笔记,以飨大唐诗社文朋诗友。”
能幸会东湖居士,有赖于《山西市场导报》韩锡璋总编辑的引荐。东湖居士讲红学满百篇之际,接连通过美篇推出“东湖百集讲红学,建军百篇评红楼”“东湖百集讲红学,建军百篇读红楼”“东湖百集讲红学,郑君百篇探红楼”三部曲三个系列。短短两天三篇点击量已越三万,点赞送花者络绎不绝,跟论者更是此起彼伏。东湖居士的一个“讲”字,硬是带出了“评”“读”“探”三个字。这正应了那句话:东湖讲坛一经开,文评点子来;读书笔记点睛墨,探释悦书斋。
枣柏大士之名,是东湖居士首创。记得是在大唐诗社插叙时,叙至兴头上,东湖居士为枣柏大士赋诗一首,首次写出了枣柏大士。枣健脾胃。柏树常青。大是大编辑大手笔大家范。士是古之士农工商,对文化人的最高褒奖。枣柏大士锡璋兄的《冷眼·热血》并非浪得虚名,真正能撑得起这份中肯的赞誉。
经枣柏大士引荐,顺理成章与东湖居士有了文评互动。东湖居士之所以是东湖居士,从东湖居士写的一句“东湖曾考罗贯中家世及三国纷争”中隐隐约约找到了答案。《三国演义》的著者罗贯中是醋都——山西太原清徐人。而清徐是有个东湖的,且东湖老陈醋声名在外。居是居住居所。士不必多言。隐隐约约又感知,长于山西的东湖,居住地当是在清徐了。清徐曾经有个三国城的,可惜折戟沉沙,现如今只有罗贯中像还孤零零立在那里!
正如东湖居士所写:“建军郑先生,少时喜欢四大名著,曾有专集问世。东湖曾考罗贯中家世及三国纷争。此同趣一也。”这还真是,十七年前立意写《别解四大名著》,首先开写的是《风言三国》系列计有十六万文字,大江东去论三国的那份豪迈,时至今日提起来都热血沸腾。后来《雅语水浒》《顺联西游》《不说红楼》的都写了一点,汇编到一块定名为“晋语醯风系列”……近来拓展《雅语水浒》为《水浒笔记》足足有三十多万文字……
东湖居士又写道:“东湖一入红楼讲梦语,郑先生亦笔探三百年来第一经。此同趣三也。”借东湖居士吉言,还真是这样。自从东湖居士开讲《红楼梦》,还真就在《不说红楼》之红楼四梦的基础上,写观听感悟、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评笔记……受东湖居士讲学启发,洋洋洒洒写下来,长长短短写出来,诗诗文文写进去。蓦然回首,东湖讲百集红学,也写了有百篇读记。
这期间,东湖居士妙笔生花撰彩加头润色九篇在晋商文化联盟诗社三共享——【大唐诗社茶寮】东湖天天说红楼,郑君天天评红楼。三百年来第一书,无人可与比风流。近又集“东湖百集讲红学,建军百篇评读探”九篇分三个系列,在大唐诗社美篇里分享。大唐诗社副社长焰归来另集两篇也进行了共享。枣柏大士供职的《山西市场导报》及《黔南日报》《鄂州周刊》……也对红楼读书笔记进行了宣传。
东湖居士讲《红楼梦》,绝不仅仅限于《红楼梦》本身。从《石头记》讲起,讲《情僧录》,讲《风月宝鉴》,讲《金陵十二钗》;讲脂砚斋,讲畸笏叟,讲曹雪芹,讲吴伟元,讲高鹗;讲红学,讲曹学,讲脂学;讲隐本,讲显本,讲刻本,讲抄本,讲不同的版本;讲索引,讲探佚,讲考据,讲评点,讲诗论,讲中外比较;从三晋讲到了晋外,从国内讲到了国外……真正是博览群书、口若悬河,传经送宝、口吐莲花。集集精彩绝伦,篇篇引人入胜,开启红学晋派的先河矣!
东湖居士讲红学,真的令人陶醉,众多的三晋乡贤也纷纷发文捧场或提建设性意见建议。其中三晋乡贤王先生很具代表性。其在东湖讲红学百集相庆之际,专门赋诗致贺。诗云:《东湖兄讲红楼百集有感》——红楼柯梦幻中谜,绛喉传经诗谶奇。芹为泪尽成绝唱,草昧谁为启训迪。郑家黛娥晨洗砚,东湖痴男夜振衣。解语发幽若有曦,博古通今谁能匹。红学幸有晋军起,屏间稍歇红迷急。寄言圣徒莫停步,再讲百集醒世愚。——甲辰桂月于康平山庄
三晋乡贤王先生诗中提到的红学晋军,不由得联想起明清独领风骚的晋商和民国占有一席之地的晋军。现在如能借王先生吉言,把东湖讲红学发扬光大,成就现时代的晋派红学,前景必将是鼓舞人心、激励斗志。
东湖居士说,抖音将为其专门开辟一方红学讲坛工作室,他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红学研学中去。是啊!红学神秘莫测、深不可测,不下足一番功夫,怎能不落俗套,研究通透,令人信服呢?先有明清晋商的风华,再有民国晋军先见,现在有东湖居士的博学执着,相信一定能让红学启晋声。
东湖居士讲红学,独树一帜,不拘一格,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各院校各地方争相邀请去讲座,档期满满。为东湖居士由衷高兴,同时也印证现时代三晋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一代更比一代强。现时代的晋人有胸怀,有才华,有担当,有未来!红学博大精深,祝愿东湖居士讲红学成为一个日益响亮的品牌。
时下研红者甚众,如雷同无新意,是不能长久的。东湖居士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搞一条研究主线,脱开常俗,脱开自圆其说,一切实事求是,才会有生命力。东湖居士实力与魅力皆备,相信一定会成功。东湖居士还说,人生路上,需要贵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贵人指路……经验之谈哪!
东湖居士讲红学,单刀直入,一剑封喉,一针见血,一语切中要害,一把就抓住了蛇的七寸,讲到了时下红学研究的三大怪象——伪官方化、伪正统化、伪潮流化。如不能解决拉帮结派、自圆其说、刚愎自用、断章取义等研学陋习,是会走入“死胡同”,是不会有前景,更不会有前途的。
东湖居士骨子里有一股生生不息永不磨灭的文化情怀。曾受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邀请,作客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世纪大厅开讲《解密晋商文化》。多年来致力于三晋文化特别是晋商文化的研究,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作品,包括晋商文化长篇小说《财雄天下》、晋商文化系列专题片《晋商大院》等,还参与了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策划,对晋商文化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东湖居士站在三晋文化特别是晋商文化的制高点上讲红学,字里行间总也能寻得三晋人文及晋商的影迹。他通过于曹雪芹同期的爱新觉罗·永忠的悼曹雪芹的诗考证,《红楼梦》确是曹雪芹写的。他通过曹雪芹曾祖父曹振彦任职山西,并高祖母孙氏山西人且是康熙乳母的身份,考据《红楼梦》与山西的渊源及书中大观园耳濡目染的皇家气派。他还通过晋商的营销商路考证于江宁织造生产者之间应当发生的关联……如果《红楼梦》真是曹雪芹写的,那么东湖居士讲解研究真就是极富有价值的了。
真的,能结识东湖居士实是我的文事之大幸。《红楼梦》“一直在学习,从未能跟上”,一点也不是恭维,是发自肺腑的仰重!感谢枣柏大士的引荐,非引荐不得见矣。再延伸若非山西健康文化研究会范先生引荐,又怎么能结识枣柏大士呢?《山西市场导报》法院文化周刊,不论是前段写水浒笔记,还是眼下写红楼读记,都给予了极大加持。通过枣柏大士结识了曾就职党报的桃姐,桃姐来了公众号也予加持;还结识了金融作家野草诗社明珠先生,更是为《水浒笔记》作长序……一步一步走来,除却感慨就是感恩!还有同乡履声赠老版《水浒》书加持……桩桩件件,能不令我感动。
如此多的文化大家、文学专家、文论名家,文字作家齐聚大唐诗社、南海草堂、红学工作室,相信文化晋军一定是能够崛起的。大唐诗社在并州古晋阳城故址,南海草堂在海南天涯海角,红学工作室则在京师腹地。社·堂·室呈稳定坚挺的三角形状。我说:“东湖社长讲得好,观后才能有感想!”枣柏大士一句:“你们二人是巨头神会!你们如小聚我也凑个热闹!”这个机会,相信一定是有的。
三晋文明文脉文化,不应仅局促局限于两山夹一河的狭长地带,三晋韩赵魏所及之地皆予涉猎。韩赵魏文化是三晋文化的承继与发展。这个不容置疑。概括起来就是:根祖民族融南北,两山一河贯东西。东西南北晋商脉,隆兴文明三晋基。生长于三晋者,均有责任有义务复兴三晋文化的文眼与文胆。东湖居士无疑就是那个现时代挺立潮头的弄潮儿和勇冠三军的领军人物……一定会持续关注,同向为三晋文化的起兴。
作者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级调研员 郑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