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天天3·15

小心“私藏酒”藏垢

  •   朋友老刘的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开学前,专门请老师和我们这些教过孩子仨瓜俩枣的朋友们聚一下。
      宴席上,老刘专门带来了好酒。酒的包装非常另类,透明的塑料外包装,没有华丽的商标,只印着“××公司珍藏”几个鲜红的大字。酒瓶也非常简约,白色透明的玻璃瓶,没有原料表,没有生产标准代号,没有生产日期和酒精度数、香型,甚至连生产厂家和商标也省了,只写着“品鉴私藏”几个字,里里外外像酒液一样透明神秘。
      老刘告诉朋友们:这种酒是有钱的大老板在酒厂定制的酒,市场很难买到。听了老刘的介绍,忍不住品了一小口,感觉非常冲,既没有酱香型的醇厚,也没有浓香型的馥郁,更没有清香型的绵香,就是一股酒精味从舌尖辣到嗓子眼,感觉勾兑成分比较多。其他两位喜欢饮酒的朋友品尝后直皱眉,但碍于老刘的热情,只能勉强地抿一口,谢师宴在沉闷的氛围中结束。
      近几年,随着酒文化的流行,内部“特供酒”像一股暗流涌入市场,很多不明就里的消费者想尽办法购买所谓的“特供酒”,特别是一些做生意的人觉得“特供”两个字很有面子,花大钱从黄牛手中购买,赠送客户。实际上所谓“特供酒”就是忽悠人,打着“领导专用”“特供”“专供”的招牌,拉大旗作虎皮,廉价的勾兑酒戴上高大上的面具,诱骗消费者,牟取暴利。
      今年3月,公安部部署开展“净风”专项行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冒用党政机关、军队等名义,生产、销售所谓“特供”“专供”等假酒犯罪活动。我省市场监管部门也组织“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目前市场上已经看不到此类坑骗消费者的糟粕。
      “特供酒”没了市场,一些生产企业又想出“私家酒”“私藏酒””珍藏酒”一些名目打擦边球,忽悠好面子的消费者,其实和之前的“特供酒”没有区别。
      这些打着高端旗号的勾兑酒大多是小作坊的产物,由于酿造配制不符合国家标准,无法在市场上销售,只能通过所谓的“内部关系”在朋友圈里贩卖。而购买的人心知肚明,购买后不会自己饮用,大多作为礼品赠送,送的就是个面子。
      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自古就有亲朋好友相互馈赠礼品的习俗。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摆正消费观念,坚持市场上有口碑产品的才是真正的好产品,百年不倒的品牌才是好品牌的消费理念,杜绝投机商人的歪门邪道,理性消费,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赵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8-29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2期

    • 第2024-08-20期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3期

    • 第2024-08-08期

    • 第2024-08-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