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综合·理论

规范“小饭桌” 服务“大民生”

——晋中市榆次区蹚出规范治理校外托管机构工作新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长需求的增加,“小饭桌”作为一种校外托管服务形式日益兴起。由于“两没有”(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没有专门的制度规定),“小饭桌”长期处于“四无状态”(无监管部门、无经营证照、无准入规范、无安全保障),并存在经营场所狭小、环境卫生较差、安全隐患突出、邻里反响强烈、投诉举报上升等诸多问题。然而,对小饭桌的规范治理在全省乃至全国尚无先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可参考的样板。晋中市榆次区在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指引下,基于榆次实际,坚持安全底线,大胆探索创新,蹚出规范治理校外托管机构工作新路径。

众人划桨,破浪前行

  强化组织领导,通过区级统筹、部门联动、属地配合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对“小饭桌”动态监管执法工作形成有效闭环。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市场、公安、营商、卫健、消防、住建和教育等多部门联合行动,重点排查校外托管机构证照许可、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安防管理、食品安全等风险隐患。

未雨绸缪,建章立制

  创新管理机制,从机制、审核、安全、验收四个环节入手,制定《榆次区中小学校外托管机构审核标准》《榆次区全面整治规范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实施方案》《榆次区中小学校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管理暂行办法》,从食品安全规范、场所建设规范、卫生要求、制度台账建设、资质审查、消防安全等7大类38项进行规范,为托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提供标准化依据。对符合要求的纳入榆次区标准化“小饭桌”白名单,形成“小饭桌”建设标准样板。

创新模式,共治共享

  强化社会共治,出台《榆次区关于全面整治规范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的通告》,发布《关于公布榆次区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白名单”的通告》三批,制定《榆次区托管机构服务协议书》,市场、教育部门联合发放“致学生和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引导学生和家长就近到公布的白名单托管机构进行托管,抵制违规托管,引导托管服务从无序托管走向规范托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笃行不辍,久久为功

  截至目前,全区原在住宅内334家“小饭桌”经整顿规范,100%场所合规、100%证照齐全、100%设施设备完善,140余家托管机构投资金额达3200余万元,托管机构在整体形象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全面提档升级。据悉,榆次区将持续巩固整治效果,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引导“小饭桌”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小饭桌”牵动“大民生”。通过多措并举,榆次区校外托管机构硬件更加完备、机制更加规范、人员配置更加合理、教育环境更加和谐、应急能力更加高效,托管机构在整体形象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全面提档升级,为破解“小饭桌”安全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榆次路径”。

詹国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4期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17期

  • 第2024-10-15期

  • 第2024-10-10期

  • 第2024-09-26期

  • 第2024-09-24期

  • 第2024-09-19期

  • 第2024-09-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