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民生关注

“迷你厨房”味道刺鼻藏隐患

  • 图片选自网络

  •   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名为“迷你厨房”的网红儿童玩具风靡一时,多个电商平台销售的“迷你厨房”月销量过万件、总销量达几十万件。有不少博主极力推荐,宣称“可以让孩子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却鲜有人提及背后存在的风险隐患。
      然而现实中,医院已接诊多例由于体验“迷你厨房”等儿童玩具而受伤的患儿。值得注意的是,除“迷你厨房”外,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不少危险的仿真玩具。
      有业内人士指出,危险儿童玩具盛行,既与不良商家追逐利益有关,又离不开相对薄弱的监管处罚力度。建议及时制定更新新型玩具类型的技术标准,细化安全指标,完善安全溯源制度、召回制度等,提高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玩具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迷你厨房”并不安全

      记者近日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套有30件物品的“迷你厨房”,包括灶台、锅铲、砧板、菜刀、燃烧罐等,其商品详情页介绍“使用起来很安全,做出的食物可以正常食用”。
      经操作,记者发现这款“迷你厨房”并不像商家说得那样“靠谱”:为了更贴合厨房实际效果,小菜刀、小锅铲等边缘都做得十分锋利,稍有不慎就可能划破皮肤;烧烤架还未拆开,便已划破包装袋;灶台掉色严重,用来包装灶台的小泡沫箱内壁已经成了砖红色。
      而关于加热方式,记者购买的这款是通过加油点燃灯芯,再点燃小块木炭(燃料、燃具都是商家提供),持续给锅加热。用来点燃灶台的油的包装上写着“远离儿童禁止食用”,而木炭包装上全是英文,没有任何中文的风险提示或警告标志。
      点燃燃料后,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记者尝试炒了个青菜,炒完后发现锅底大面积变色,像是掉漆一样,而且炒菜时温度高达150摄氏度,孩子使用容易被烫伤。
      还有一种加热方式是与电磁炉类似的原理。但记者从相关商品评论中看到,不少“迷你厨房”上面的加热盘和下面的加热板之间是镂空的,中间没有防护措施。如果锅中有汤水洒到加热板上,或发生安全事故。
      对于商家宣传的用“迷你厨房”做出来的饭菜可以放心吃、“真煮真吃”,记者同样心存疑惑:翻遍包装内外,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厨具的执行标准,也没有适合年龄和危险提示,只有商家赠送的一张菜谱。
      有测评博主通过不锈钢检测液检测发现,市场上多款“迷你厨房”厨具都不是食品级的304不锈钢,而是200不锈钢,其可能会因高温、高压或腐蚀等因素而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给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损害。
      “锅柄受热容易烫手,煮了一两次锅里就开始有锈迹,只敢给孩子练手,做出来的东西一点不敢给孩子吃”“‘迷你厨房’里的电饭煲非常差,很后悔买,一用家里就跳闸”“只用了一次煮饭机,机器就爆了,结果商家换的货还是一样的情况”……在多款“迷你厨房”商品的评论区,记者看到有不少消费者对其安全性能表示担忧。

    缺少监管维权困难

      危险儿童玩具缘何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姚剑瑛分析,这与目前监管处罚力度相对较弱有关。儿童玩具迭代及产品所涉材料升级速度快,而市场监管和抽查具有滞后性;处罚和危害结果不相匹配,生产销售利润高,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可能不足以形成有效威慑,导致商家有恃无恐;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法律法规执行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一些生产和销售主体未能受到应有的处罚。
      现实中,因危险玩具导致财产和人身安全受损,想要维权并不容易。
      来自安徽淮北的郑女士此前在网上给3个月大的孩子买了一个婴儿练抬头的电动玩偶,收货后发现电池没电,就用商家赠送的电池充电器进行充电。结果充了半个多小时,电池爆炸了,碎片掉在地上产生不少火花,地板上好几处被熏黑。
      “万幸不是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孩子也不在旁边,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郑女士说,自己的头被爆炸碎片划了一道红印,地板修理也需要钱,可将情况反映给商家后,对方却只同意给一张5元代金券。
      姚剑瑛分析维权难背后的原因,首先是收集或固定购买行为的证据存在难度;其次是证明产品质量问题成本高,增加消费者维权成本;此外一些商家为逃避责任,可能故意拖延时间、拒绝沟通或采取各种手段来阻挠消费者维权,消费者维权时间增长。
      “在互联网消费领域,对于一些网络购物、网络服务等方面的纠纷,相关法律法规和纠纷解决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快速有效处理这些纠纷时还比较困难。”姚剑瑛说。

    提高标准加强处罚

      广东某玩具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玩具被纳入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范围,包括儿童玩具、模型玩具、塑胶玩具等,这些玩具在出口或内销时,必须通过3C认证才能合法销售。虽然一些玩具未被列入3C认证目录,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受监管。对于非目录内的玩具,如电子宠物、遥控车等,其安全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这些玩具在市场上销售时,应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抽查和监督。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为符合3C认证,目前儿童玩具需要满足多项标准,如GB6675.1-2014《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等。如果是儿童玩具被设计成厨具、炊具等,也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姚剑瑛建议,对于新型玩具类型的技术标准,须及时制定和更新,细化安全标准,给玩具设计和生产方以技术标准参考,完善处罚和问责依据。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包括安全溯源制度、召回制度等,对于玩具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可溯源,终端消费者、监管者、执法者均有渠道可以了解产品详细信息,对潜在安全隐患产品及时召回,并将召回信息予以及时公示。
      “加大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玩具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起到威慑作用。同时对违法企业和个人实施经济处罚,包括高额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并将其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名单,在工商信息中予以显示,或限制其在市场准入、融资贷款等方面的活动。”姚剑瑛说。
      在她看来,还应加强平台的正向宣传,鼓励制作和发布公益视频,普及并建立家长和其他消费者选购、使用有3C认证标识,以及符合国标玩具的意识,涉及玩具销售的电商平台、店铺,应当对上架产品严格审查,确保销售的玩具产品符合认证标准,对展示的产品标注提示,帮助消费者选购。
      “适当参考著作权保护领域的‘避风港原则’,对于涉产品质量,或低俗玩具的展示、销售行为,一旦收到投诉举报,网络平台在审查后可采取先将产品销售链接或视频下架等措施。”姚剑瑛说。

    原载1月6日《法治日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26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2期

    • 第2024-12-10期

    • 第2024-12-05期

    • 第2024-12-03期

    • 第2024-11-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