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占比达到55%、新建改扩建一批寄宿制中小学校、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教育问题既是民生,更是关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大计。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个关于教育问题的民生承诺饱含政策力度、民生温度。如何加强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如何推动长幼随学政策落实?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面临哪些挑战?省两会现场,人大代表们为民发声、为民代言,围绕教育问题建言献策。
邢军代表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义务教育阶段长幼随学落到实处
近年来,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进入多孩时代。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细化实化优化具体措施,落实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多方责任,确保生育支持各项政策措施和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目前长幼随学政策的落实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长幼随学”的政策本质上意味着如果家庭中已有孩子在某个公办小学就读,那么其他孩子可以申请转学至该校。针对目前政策落实出现的困境,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高级教练邢军建议,“长幼随学”政策应分步推进,由于幼小阶段升学压力较小,“长幼随学”宜在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实施;同时还应进一步推行教育资源均衡,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与此同时总结借鉴相关经验,还应全面考虑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需求。邢军表示,要真正解决多孩同校的难题,必须从源头抓起,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更多地区倾斜,确保政策落地的实际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所有孩子能够顺利入学、顺利成长的未来愿景。
王韡代表
加强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大学学生的兴趣与专业不对口,毕业后就业与专业匹配度不高的现象,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射击教练员王韡感触颇深。她认为随着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凸显。
王韡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针对目前职业规划教育的不足,她建议,首先提高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将其纳入必修课程;其次提高职业规划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在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引入职业规划导师制度的同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反馈与评估机制。学校要切实加强中学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让学生真正从职业规划课程中受益,有效提升他们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赵海亮代表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帮助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的发展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平陆县金童果业专业合作社常务副理事长赵海亮建议,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及强化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目前,县城以上的学前教育良莠不齐,公办的,集体的,企业的,民办的,小区的,硬件和师资差距较大,存在的问题是场地小,班容量大,设施不齐,尤其是农村乡镇的学前教育基础设施更差,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没有五险一金,工资福利低,工作不踏实。”赵海亮表示,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政策体系,确保学前儿童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对目前的所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普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学前教育的资源共享和互补。与此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
白素兰代表
应对人口变化趋势,提前规划学校、教师转型发展
对于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山西省人口变化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长治市潞州区实验中学教师白素兰感触良多。《公报》显示2023年全省出生人口21.31万人,比上年减少2.20万人,出生率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5‰,比上年下降1.27个千分点(参考数据:2023年山西省高考报名人数为34.47万人)。随着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部分学校因招生数量不足被迫合并或关闭。白素兰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未雨绸缪,考虑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布局问题。
她表示,中小学校要思考随着学龄儿童数量的不断减少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理念的调整和优化问题,要在学校的特色发展办学方面、小班化教学、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研判形势、及早布局。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本地区学校的布局与规划,开拓办学形式。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调研教师的转型发展问题,将基础教育教师的相对富余与需求量日益增大的中小学科学教师、人工智能教师,老年大学、开放大学教师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工作者严重缺乏等问题相结合,引导教师提前学习某种技能,实现转岗或科学调配。
本报记者曹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