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平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赏初春,就已经步入深冬。2024年4月,我有幸借调至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短短8个多月、200多个日日夜夜,受益良多,总结为八个字就是“学有所获、行有所成”。
所见
一棵皂角树与一群法治人
最高法院审判大楼前伫立着一棵百年皂角树,这棵“长”在“法学阶梯”上的皂角树,见证着法律精神的代际传承,也见证着时代浪潮中每一次的司法脉动。它正直高大,如司法之守望;它刺棘披身,如司法之阳刚;其籽可涤污,如司法之守正除恶;其荫可蔽日,如司法之庇护孺弱;其长寿,则寓意司法之稳定延绵。当然,它并不孤独,身边始终不乏拥有皂角树品格的一群法治人。
“忙碌”是他们的工作状态。虽然在去最高法院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行政庭的工作比我想象的更加繁忙,每年15000件的案件、每天数量众多的文件办理、以及各类会议和调研。早上八点上班,法官们六点就要出门,晚上则经常加班至九、十点,周末无休,这就是最高法院行政庭的常态,周而复始,默默奉献。
“严慎”是他们的工作态度。“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到行政庭后我被编入办案团队,主要承担法官助理工作,日常工作包括再审申诉案件审查、法律文书起草、当事人接待、部分文稿起草等。工作期间我深深感受到同事们严谨的工作作风:无论是裁判文书的拟定还是司法解释、会议纪要的起草,都要字斟句酌,从标点符号到语句表述,都要反复推敲、仔细打磨,确保言简意赅;裁判文书和文稿的校对更是慎之又慎,一般从个人阅校到两人读校,再到主审法官确认,确保无文字疏漏。这种精益求精的专业追求、严谨细致的司法作风和近乎苛刻的文书标准就是最高法院专业性、权威性的保障。
“为民”是他们的工作追求。最高法院多次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如我在诉”等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实质化解行政争议。2024年最高法院行政庭追寻137份行政再审申请背后的实质诉求,充分发挥巡回审判便利群众诉讼、就地化解纠纷的优势,派出法官赴当地化解行政争议,以“如我在诉”情怀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一次性化解行政争议,为当事人托起了“稳稳的幸福”。他们就是这样一群法治的守望者,司法为民守初心,践行法治担使命。
所行
汲取力量,砥砺奋进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024年4月,各地法院20余人天南地北汇聚东交民巷,来到大家魂牵梦萦的最高法院殿堂,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高级法院资深法官。我则来自基层,心里还是有种忐忑不安的感觉,但我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初到的两周业务培训期间,分管院领导利用夜间休息时间给我们讲授如何提高“领悟力”“概括力”“表达力”,庭领导则专门给我们讲授“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此外还有行政庭众多业务大咖先后给我们做专题的业务培训。
最高法院也存在“案多人少”“事多人少”的窘境,但同事们都身怀绝技,有的长期研究国有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有的则深耕工伤保险领域、还有的专研土地管理、更有熟谙不动产登记等等。他们“为人民不计功利,向事业甘于奉献”。正是在这样一群可敬之人的引领下,让我不曾有一点迷茫,也不敢有一丝懈怠。
裁判文书是履行司法责任的重要载体,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分量更显重要,其一字一句不仅仅代表国家的司法能力,更关乎法律的权威,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严格按照再审审查要求,在审查过程中积极与主审法官对接沟通、认真撰写审查报告和裁判文书、仔细校对文稿,从拟稿到成稿再到签发修改六七遍是常态,一遍遍修改和打磨使得分析说理更加透彻、准确,杜绝哪怕“一丁点”的错误。
情之所系,心之所向,行之所至。借调期间,工作多、任务重。记得跟随沈小平法官外出武汉办案时,两天时间里先后组织了十几个案件听证工作并进行了协调化解;在协助黄河法官外出贵阳办案时,为查明案件事实,在下午听证后连夜驱车至百余公里之外的安顺查勘现场,以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在同事指导和帮助下,我先后共协助办理了160余件案件。
所悟
逐梦前行,奋斗不止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在最高法院行政庭工作期间,我接受了洗礼,开拓了视野,增长了专业化行政审判本领,也进一步增强了行政审判法治情怀。
作为基层法院法官,我在行政审判过程中往往局限于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对于法律背后的逻辑和“故事”常常疏于探寻和研究。而经过借调学习,让我更加深刻领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法官,不能就案办案,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在裁判过程中强调问题意识,探究法律、司法解释制定的时代和理论背景,探究法律条文制定的目的、价值,注重国法、天理、人情,既要义正言辞讲清“法理”,又要循循善诱讲明“事理”,同时还要感同身受讲透“情理”。
在借调期间,我有幸结识很多优秀的老师,让我充分领略到他们坚如磐石的政治立场、严谨极致的工作作风、深厚的法学理论素养、公正无私的奉献担当。与他们一起挑灯夜战、实干苦干的每一天都是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的人生经历,已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履历。
在最高法院工作的这些日子,于岁月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程,但却深深感染着我、滋养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时刻都不敢懈怠,一天也不敢耽搁。新春已至,新程已启,我将心怀热爱,披荆斩棘,逐梦前行!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一级员额法官,2008年进入法院工作,获“江苏省调解能手”“南通市十佳法官”等荣誉,承办的《葛某某诉某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 一案》被国务院收录为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典型案例》,有多篇学术论文获省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