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文化长廊

给心灵下一场雪

——读白树萍散文集《素心若雪》随感

  《素心若雪》是文友白树萍最近由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书名所呈现的意境很美,收到这份礼物,恰如给自己的心灵下了一场雪,使我在燥热中沉下心来,轻轻地打开书页,细细地去咀嚼、品味其中的滋味。
  汾西矿业集团是个出作家、出作品的地方,自建矿以来老中青三代创作者薪火相传、星光璀璨,人到中年的白树萍便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一颗新星。她在工作之余,怀揣着一颗对文学的虔诚之心,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见诸多家报刊和新媒体平台《半拍的幸福生活》获第三届“散文世界杯”全国散文奖三等奖,《我的生活我设计》获“2020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评选二等奖。《素心若雪》这本文集正是她多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晶。
  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你本人,我很欣赏这种说法。收在《素心若雪》这本书中的文字,展示了作者人生经历中一些值得回忆的瞬间,展示了她的思索,由于其中的人都是她熟悉的、事都是她自身经历过的,所以写得有滋有味,读来亲切感人,隽永绵长,使人不忍释卷。
  郁达夫有诗云:“三月烟花千里梦,十年旧事一回头。”写作的本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写回忆,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散文尤其如此。正如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所言:“对于作家来说,记忆几乎就是一切。记忆不仅保存积累起来的材料,它还像一个有魔法的筛子,能保留下一切最珍贵的东西。”回忆是一个作家的财富,回忆的多少与薄厚、浊清与粗细,决定着一个作家写作之路的长短与宽窄。书中《宠爱》《我和后妈那点事》《情人节的眼泪》《外祖父的婚约》《酸枣里的爱情》等文章,通过旧事回顾、旧梦重温,使往日灯火、往昔尘烟随着一段段文字扑面而来,如涓涓细流,浸入读者心田;又像淡淡清风,泛起阵阵涟漪,令读者在重拾记忆中流连忘返。这些暖心的文字、生动的故事,正体现了作者不忘本来、饮水思源、心怀感恩的本能和良知。只有不忘本来,方能继往开来、走向未来,行文如此,做人亦如此。
  白树萍的文字是日常化的,也是心灵化的,她总是善于在那些家长里短、凡人小事中捕捉和描摹人物内心汹涌的风景和起伏的潮汐。就散文而言,没有实现心灵化的文字是僵硬、表面化的;只有心灵化的文字才是灵动、飞扬、充满生命力的。作家的写作是从内心出发,探究别人,也正是探究自己。《半拍的幸福生活》之所以成功,正是由于作者通过心灵化的语言表达塑造了一个内心丰盈、不畏艰辛、热爱生活的当代妇女形象。同时,作者把自身与半拍的生活有机契合、融入其中,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特别是文章结尾部分“我心里不禁地疑问:难道我像半拍吗?难道半拍是我吗?”引人入胜、发人沉思、耐人寻味,深深地融动了读者的心灵。
  能写好散文的人,一定是素心若雪、善良的人,诚如萧红、孙犁、汪曾祺等散文大家,正在创作道路上攀登的白树萍亦如此。可能由于都有过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也可能都喜欢散文写作的缘故,我与作者虽然相识仅仅半年有余,但彼此对文学的探讨和交流并不少。同时,也从她的文字中受益匪浅,用亦师亦友来表达我对她的尊崇,我想是恰如其分的。
  朋友,如果你也像白树萍那样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那就给自己的心灵下一场雪吧!那些雪花可能是亲情、友情、爱情的回味,可能是童年往事的追忆,可能是人生旅途中许多琐屑却璀璨的闪光点,以对文学的敬畏、珍爱和纯净精神,拿起你的笔,来书写这美好的世界吧!
  真诚祝愿白树萍的文学创作之树常青,能源源不断地为读者奉献出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晋中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文化晋中》杂志编辑部主任 昊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