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3版:灵石·综合

用好非遗技艺 酿造富民产业

  • 工人将蒸好的高粱倒入大缸,准备开启发酵的奇妙旅程。

  •   近年来,梧桐燕古法酿造通过“非遗+产业”的模式,不仅让传统非遗技艺焕发新生,还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走进灵石县梧桐燕醋厂,初春的暖阳透过窗户,温柔地洒在发酵车间。空气中,浓郁的醋香与醇厚的高粱香气交织弥漫。工人张清亮有条不紊地将蒸好的高粱倒入大缸,准备开启发酵的奇妙旅程。他熟练地翻搅着缸中的高粱,动作流畅而有力,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家门口的这份工作不仅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让他有足够的时间种好自家地,增加收入。
      静升镇马和村村民张清亮说:“我以前在外面打工,自从梧桐燕醋厂建立以后,我就来这里上班,平时还种的十多亩高粱,收下的高粱也全能卖到厂里,这样收入也高了,工资也有保障,比以前的生活条件好多了。”
      此外,今年63岁的张继光也是醋厂周边的一位养殖户,他每天都会到醋厂拉醋糟作为饲料。说起醋糟,张继光兴奋地告诉记者,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饲料,他养的羊肉质好,销路更好。
      翠峰镇曹家原村村民张继光说:“我在这里拉醋糟有四、五年了,羊吃上不生病、不感冒,杀下的羊肉质也好。”
      醋糟,这个酿造过程中的副产品,不仅为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体现了梧桐燕古法酿造产业链的循环利用价值。
      近年来,梧桐燕醋坊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县文旅部门将其古法酿造技艺评为县级非遗传承项目,更加坚定了梧桐燕古法酿造传承人燕军伟留住乡愁,壮大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梧桐燕古法酿造传承人燕军伟说:“这些年来,我们梧桐燕坚持用古法酿造,每一缸醋都要经过夏伏晒、冬捞冰的传统工艺,这样既能保证醋的醇厚口感,又能充分释放五谷,杂粮发酵后的各种营养成分,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我们引入现代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既符合传统标准,又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在我们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部分村民参与到生产和销售中,为他们增加收入。”
      春日的午后,阳光和熙。在梧桐燕酱油厂,一排排整齐的酱缸静静地伫立,缸身上斑驳的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沉淀。村民吴金萍正专注地进行浇淋作业,动作娴熟而轻柔,从缸中舀起一勺深褐色的酱汁,缓缓淋在酱醅表面。酱汁顺着醅料缓缓渗透,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在低语着发酵的秘密。吴金萍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眼神专注而坚定。她知道,每一勺酱汁的浇淋,都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也是对时间与自然的敬畏。
      静升镇梧桐村村民吴金萍说:“在这里干了好几年了,作为一名家庭妇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又能照顾了老人,还能照顾了小孩,我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
      燕军伟告诉记者,非遗技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在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驱动下,这些古老的技艺不仅守护了文化的传承,还盘活了农村的闲置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他也十分愿意用这种方式带动更多的群众早日奔上小康之路。
      燕军伟说:“经过几年的市场摸索,我们聚焦传统酿造工艺,延伸产业链,发展酱油产品,通过梧桐燕品牌的带动,用‘非遗+产业’的模式,既保留了传统酱油的天然发酵,阳光晒制的酿造工艺,又通过技术创新将传统手工酿造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目前,我们的产品在省内外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品牌化发展上做文章,推动非遗活化利用,让传统酿造产业成为周边群众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肖晨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