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同市云州区市场监管局以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为导向,聚集五个方面,严格监管守底线、提质增效促转型,努力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以高质量市场监管与服务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要求
聚焦党风党纪教育
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该局从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要求和组织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安排,局党组把理论学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推动学习教育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局党组定期开展中心组学习和交流研讨,保证了党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入脑入心。同时,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制度、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结合市场监管实际,明确提出对发现的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为主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每月开展1次学习研讨活动。同时结合三晋先锋、山西干部在线等平台要求干部职工开展自学,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此外,召开警示教育大会1次,观看专题片2次,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廉政书画展1次。通过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谈心谈话等,督促党员干部做好表率、廉洁自律。
高质量监管
聚焦安全隐患整治
人民健康兴百业,食品安全利千秋。大同市云州区市场监管局持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共检查食品加工企业121家,大型超市3家,商场4家,餐饮经营单位235家,以及部分中小超市、菜铺、肉铺共420余家,查处违法案件20件,罚没5.7万元。完成食品安全抽检651批次,其中13批次不合格,依法处置完毕。其中,区乡村三级包保干部督导率达到100%,问题整改完成率100%。
在药品监管领域该局全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隐患,构筑长期治理的防范机制。组织开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购进、储存及使用药品质量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排查非法渠道采购药品、未按要求储存药品、使用过期失效药品、药品信息不可追溯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药品使用环节质量安全。在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药品销售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104人次,车辆26台次,检查零售药店21家,责令整改18家;医疗机构31家,责令整改31家。针对群众反应药品价格贵问题,要求全区50家药品零售企业严格执行明码标价,督促2家区级和16家乡镇医疗机构做好价格公示工作,同时在涉药单位公布药品价格投诉举报电话。
同时,该局全力守护企业的安全生产,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4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人次,检查企业50家,设备600台,提出整改建议16条,发现一般隐患2处,现已督促完成整改。举办“安全生产进企业”专题宣讲活动3期,“五进”活动共有5所学校,6家企业和4个乡村累计5232人参加。召开气瓶充装单位(车载气瓶)、液化气经销点相关负责人共38人安全教育培训会1次,开展专项检查3次。
“我们不仅骑上了放心车,而且自己的爱车也有了一个放心的家。”老百姓高兴地说。该区自2024年5月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成效。协调住建、社区、消防部门一体推进停车棚、充电桩、收费标准落地见效。全区59小区共建设停车棚178个,安装智能充电设备共143组1488个,插线板718个,全区近1万辆电动车“安家落户”。14个安装电梯的小区,已启用智能阻止系统2家,正在逐步推广。全覆盖检查了38家物业收费标准和电动自行车充电线路、插座、消防设施配置,做到收费合理,安全达标。
校园食品安全,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需要标本兼治的系统工程。该局深化举措,以“四个确保”为目标抓手,明确整治重点,纵深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和校园餐饮集中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各类学校食堂96家次,发现问题263条,已全部整改完毕,共立案处理6件。组织第三方抽检单位对全区49家学校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检,共抽检228批次,检出1批次不合格。全区49所学校食堂累计投资近45万元,共安装消毒灯、灭绳灯116个;购置保洁柜45个;新增留样柜8个,消毒柜15个,保温餐车3辆,冰箱冰柜36台,设备设施得到补充;同时安装清洗油烟净化装置83套,对210间房屋进行了修缮和墙体粉刷(或包装)。食堂环境焕然一新,“明厨亮灶”满足了师生就餐心愿。
高效率服务
聚集优化营商环境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一年来,大同市云州区市场监管局继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全覆盖,实现“一次上门,全面体检”。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避免部门多头执法、企业重复迎检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执法检查效率和监管效能,切实落实"助企行动"工作部署。
同时,引导市场主体网上年报,提高信用等级。从1月初开始,该局通过政府网站、媒体等不同方式进行公告,利用短信、微信、电话、上门指导等提供服务。2023年应年报企业3528户,合作社935户,个体工商户14011户;完成年报分别为2565户,合作社464户,个体9743户;年报率分别为72%,50%,70%。信用修复企业7家,合作社11家,个体户132家。“惠商保”项目是一项惠及民生、关乎发展的大工程,承载着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与厚望。该局积极部署推进“惠商保”政策的落地实施,到目前保险公司共理赔58户,金额达32万元。
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减轻企业经营压力,支持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上半年告诫约谈企业38户,责令市场主体改正违法行为45户,免于行政处罚36户。此外,在强化诉求办理,维护合法权益方面同样有成果丰硕。截至目前,12345、12315共受理投诉330件,解决率和满意率达100%。
高起点谋划
聚焦旅游业发展
守牢食品安全底线,让游客“吃得安心”。强化旅游景区及周边、地方特色餐饮街、商场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和机场、游客中心等旅游集散地的食品安全监管,督促食品经营单位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经营行为。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让游客“住得舒心”。聚焦游乐服务、餐饮住宿,督促经营者全面落实明码标价、规范公示等有关要求,依法查处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乱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共签订节日期间放心消费价格承诺书32份。共检查宾馆、酒店、民宿共32家,检查加油站13家,检查商品五大类60多个品种,未发现违法行为。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让游客“玩得开心”。加强对景区娱乐设施、酒店电梯等涉及旅游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坚决防范和遏制特种设备事故发生。从5月1日起对辖区内30家餐饮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对该区云冈国际机场等10家重点监控单位及5家旅游场所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检查3次。
畅通消费诉求渠道,让游客“买得放心”。保持12315热线24小时畅通,及时现场受理处理消费投诉举报。依法依规维护游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做到快分流、快回应、快办理、及时处理旅游景区市场监管领域消费纠纷。共受理投诉举报27件,通过耐心细致工作,经营者与消费者满意率达100%。
高标准引领
聚焦黄花产业发展
知识产权强区。一是以“大同黄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建设为抓手,在知识产权强县建设中实现“点上突破”,为黄花产业发展聚势赋能。积极组织开展辖区内专项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地理标志领域违法行为,维护地理标志合法使用人权益。3·15期间,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疑惑20余次,利用企业电子宣传屏,滚动播放知识产权相关宣传标语80条次。
帮扶政策惠企。一是开展蒸黄花锅炉及冷库相关特种设备专项整治。重点为全区蒸黄花的农业合作社及农户使用的锅炉;储存黄花的冷库相关特种设备。印发了《开展蒸黄花锅炉及冷库相关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的通知》,并召开了各乡镇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二是于6月7日,组织各乡镇选送的19名学员参加了在大同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举办的黄花产品检验培训班,提高全区黄花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三是区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于7月10日-8月10日,对该区行政区域的黄花菜进行了农药残留专项监测。四是进入采摘季后,开展黄花采摘工食堂专项检查,确保食品安全,服务黄花丰收。五是服务黄花丰收,开展消费帮扶。该局积极行动,动员各方力量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到目前完成消费帮扶任务20万元。
标准化提质增效。加强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工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2024年依托黄花协会计划制定并发布两个团体标准,一个地方标准。三年内在黄花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实施。新认证企业6家,对已认证的20户企业开展线上培训,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逐一规范,并向其他行业延伸,实现区域辐射。通过试点经验的推广,全面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完成培育精品企业1户。
据了解,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市市场监管局的有力指导下,该局将继续坚持"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坚定全面进步、勇创一流工作导向,全面树牢政治意识、风险意识、规矩意识、创新意识和实干意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全面聚集“三品一特”风险隐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服务黄花产业发展。通过加强监管保安全,质量认证创品牌,技能培训严把关,消费帮扶促发展四个方面积极推进该区黄花产业发展壮大。
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食品安全、药品药械、工业品质量、特种设备方面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排查风险隐患,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建设。按照《大同市云州区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加大证明商标“大同黄花”的支持力度,建立1-2个商标品牌指导站,指导企业进行商标品牌打造、运用和保护。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一是组织开展个体工商户培训,完成培训要求。二是继续推进惠商保政策落实,保增长,稳就业。
完善办案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一要以规范执法行为为切人点,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在制度建设、作风纪律建设方面下功夫,促进廉洁自律。二是提高监管执法综合效能,通过规范监管流程、落实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三方面促进全局监管能力的提升。
庞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