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晋城市市场监管局开发区分局严格按照市局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监管强起来、风险控起来、服务暖起来、作风硬起来”的工作总思路,创新工作理念,将服务与监管相融合;直面企业需求,打通惠企直通“最后一公里”;牢守安全底线,确保“三品一特”零事故;严格规范监管职能,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奋力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深耕监管重点
筑牢“强监管”防线,守护市场安全基石
(一)全年行动紧扣“线”,铁拳出击维护市场秩序
以“四季守护铁拳出击”为主题,以“春季护苗、夏季清风、秋季朗月、冬季除冰”为主线,围绕安全生产、校园食品、儿童学生用品、计量、物业服务收费、网络市场等民生领域开展“1+12”专项行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办理案件53起,罚款总计255516元,其中简易程序案件罚没款2512元,普通程序类罚没款253004元。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确保执法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办理不予处罚类案件12起、从轻、减轻处罚18起,推行宣传引导、行政约谈、劝导、行政告诫等柔性监管方式,不断释放行政执法温度善意,实现行政执法效果最大化。
(二)深入巡查防控“险”,严格执法守护舌尖安全
全年深入巡查食品经营户525户次,处理投诉举报144起,办理案件21起,先后开展了“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飞行检查、生产领域“特供酒”清源打链、重点领域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食盐市场“回头看”等专项行动,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积极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设立联点共建食品安全服务站,整治网红街,开展“你点我检”“食品安全周”等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手册(掌中宝)万余份,荣获2024年度食品安全工作优秀集体,进一步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三)靶向发力药械“端”,严格管控净化医药空间
加大对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辖区现有药店42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47家、医疗机构37家,化妆品经营单位58家。全年共检查涉药单位90余家次,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70余家次,检查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6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实现了药械化监管的全覆盖。在5·25护肤日、“药品安全宣传周”等时间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药械经营企业自查、药品医疗器械风险会商等专项活动,靶向发力,全力维护辖区用药用械安全。
(四)全面排查工业“品”,多管齐下严守质量关卡
为进一步强化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分局精心部署,全面排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10人次,对55家市场主体进行了检查,开展了“重点工业产品”“可燃气体报警器计量”“儿童和学生用品”“电动自行车及其相关产品”等13项专项行动,4项联合行动,对超市产品,经销商,文具店等进行全覆盖检查。对所有经销商进行了约谈,并签订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培训,积极组织辖区企业质量总监、安全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知识抽考学习考试,深入企业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了企业的法律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五)聚焦特管关键“点”,分级监管守好安全红线
全年共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42家(次),下达指令书58份,发现隐患185条,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处理市局督办事项5起,处理投诉举报事项11起。推进特种设备分级分类管理,将辖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照类别特点及风险等级划分为高层住宅板块、传统工贸板块、光机电版块等十个板块,根据不同板块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由专人负责台账整理更新及提醒工作,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线索。建立电子身份证管理系统,辖区169家单位在用的2385台特种设备全部登记上传,完成率百分百。辖区企业在用174台电梯以及21个小区在用571台电梯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多渠道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六)全面覆盖监管“面”,提升市场整体运营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市场运营质量,分局结合辖区实际,按照区域特点与功能分布,科学地将辖区划分为5个重点区域,并迅速组建了5个专业工作组,各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监管工作高效推进。主要以光机电产业园区、校企周边、集贸市场、商圈等为重点,全面深入开展检查工作。2024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60余人次,执法力量下沉一线,深入各个重点区域。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覆盖人群超2000人次。发放执法情况反馈表523份,促进监管与被监管方的良性互动。对500余户市场主体全面检查,共发现问题68项,并建立详细的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要求与期限,督促相关主体及时整改到位。
聚焦关键环节
驱动“控风险”引擎,激活市场发展潜能
(一)聚焦民生实事,增强消费者信任
全年共受理解决投诉举报1027起,为消费者挽回损失62万余元,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升了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为16家省级优秀单位发放了放心消费培育证书,新创建了14家消费维权站,取得省级优秀维权服务站2家,省级放心消费培育单位16家。
(二)聚焦惠企为民,助力企业安心发展
积极发挥“惠商保”作用,走访因修路围挡影响的商户,为65户成功完成理赔,理赔金额达33.8万元,切实解决群众和商户的实际问题。深入开展“计量惠民”工程,积极推广“手机变砝码”,活动共计500余人次参加,免费检验计量器具130余台。
(三)聚焦团结协作,凝聚市场监管合力
在联点共建工作中,切实落实市场主体责任,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凝聚多元力量。在英纳威汽贸有限公司、荣誉堡美食城、和和物业、鸿才苑小区、合聚心脑血管病医院打造了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物业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药事服务健康管理五个联点共建服务站,构建起全方位、宽领域的“零距离”为民服务格局,最大程度呈现“办好实事”的社会效果。
(四)聚焦能力强化,提升综合业务水平
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制定全年学法计划,内容涵盖与市场监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一月一法、一季一考、半年一评”的要求,科学有序地推进学习进程。同时,开展“每月一讲”能力提升工作,以此作为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协同推进,执法人员在法律法规知识储备、业务实操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围绕持续优化
打造“暖服务”品牌,优化营商环境品质
(一)持续发挥职能优势,构建便捷服务体系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综合性服务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推行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内含13个模块,实现了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利用市场监管业务综合数据平台分析风险,对市场主体标注高、中、低、优的风险等级,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导向,实现从传统粗放式监管向数字化、精准化监管的跨越,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
(二)持续推进惠企直通,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参与制定出台晋城市《惠企直通服务站工作规范》地方标准(DB 1405/T060-2024),制作“一对一”工作牌,为惠企服务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帮助企业减免各类费用200余万元,助力了光机电产业发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进园区”“知识产权走基层惠万家”“标准化业务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及园区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积极推动惠企政策落实,确保惠企政策精准对接企业实际,经过严格审核与筛选,对5家企业落实奖补5万元。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梳理知识产权资产,完善融资申请材料,成功指导两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980万元,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资金活力,推动了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上不断创新。
(四)持续提升联合执法,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全力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工作,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全方位覆盖,共抽查各类市场主体348户,同时,积极推进跨部门协同监管,开展4户部门联合抽查,既避免了重复检查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又极大地提升了监管效能,确保监管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坚持四个强化
夯实“硬作风”根基,筑牢廉政坚实壁垒
(一)强化政治思想建设,坚定政治信仰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党支部“三会一课”的第一议题,共组织召开支委会20次、党员大会6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上党课2次,召开组织生活会1次。
(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清风正气
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全年累计开展廉政谈话100余人次,集体谈话56人次,警示教育55人次。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把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融入日常、严在平常,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内外”监督,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构建权责明晰、规范有序的工作体系,分局将强化制度机制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对涵盖党建、财务、人事、办公以及行政执法等关键领域的十余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工作流程,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使得全局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强化队伍作风建设,推动党建业务融合
通过加强培训、监督和考核,引导支部党员主动带头下沉服务,深入开展服务光机电产业、企业调研、群众答疑等活动,充分了解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实做到有的放矢、贴心服务。
成泽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