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治市市场监管系统坚决贯彻长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局工作安排,紧扣“13456”工作着力点,以服务促监管、寓监管于服务,经营主体持续提质,质量基础得到夯实,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消费权益更有保障,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抓党建、聚合力
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
一是加强政治机关建设。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了党组领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研学、党小组促学和党员自学的“五学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修改完善《党组工作规则》《“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规定》《内部控制制度》等涉及日常监督管理、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办法10项。
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实现培训全覆盖,市12315中心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成立中国共产党长治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委员会(中国共产党长治市网约配送行业委员会),积极推进“小个专”党建工作。组建联合工会对网约配送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开展了送温暖活动。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选人标准,对局机关以及所属单位干部进行了科学调配及任用。扎实推进市场所“两化”建设,潞州区马厂镇等11个所被评定为三星市场所。
四是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在基层县局、服务窗口上线运行“码上监督”,排查行风问题35件,问题整改见底清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人,持续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抓改革、提效率
优化营商环境展现新作为
企业开办更便利。积极推进稳外资工作,全市共有外资企业269户,2024年新增24户,帮助5个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
惠企服务更高效。培育个体工商户成功转企128户,帮助4200户小微企业融资23.55亿元。扎实推进“惠商保”项目实施,为2310户个体户赔付1437.53万元,长治市在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推广。
监管效能更优化。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关于规范对未年报企业行政处罚裁量的指导意见》,企业年报率94%,全省排名第二。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筹市直24个部门和各县区开展双随机抽查任务871批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7028户,完成信用修复3695户。推行服务型执法,全年对当事人免予、从轻、减轻处罚837件。上党区实施计量惠民工程为市场主体减免检校费用220余万元。黎城县坚持“分类分时”原则,推动年报工作提质增效。屯留区探索推行“柔性执法记分制+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实现执法效能最大化。
抓排查、保民生
四大安全守护取得新成效
持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长治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长治市食品安全“三书一函”制度》《长治市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约谈办法》等六个制度性文件。全市3760名包保干部对20831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包保督导58265家次,整改发现问题2996条,完成“2024中国-东盟周”等22次重大活动保障任务。全年食品抽检12556批次,不合格率3.5%,查办案件1099件。全市900家学校食堂和92家养老机构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在第十一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上,《长治市“三力齐发”扎实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整治》经验材料被评选为2024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创新案例,入编《市场监管现代化在山西的创新实践》。
大力促进药品安全巩固提升。助推药品企业数字化转型,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智慧药房”样板。组织开展药品零售企业合规性检查、特殊管理药品等13项专项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2895条,对1497家化妆品经营企业实施了分级分类管理,对34家药店采取了风险管控行政措施。全年开展药械化抽样600批次,合格率99%。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为14613份,同比增长18.8%。查办两品一械案件131件,移送案件线索11条。其中罗丹涉嫌非法使用来源不明肉毒素案件,被省公安厅列为督办案件。国家药监局对长治市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认可。
不断加强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风险管控。推动出台了《长治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696家,下达安全监察指令362份,查处案件16起。全年完成车用燃油、学生用品、电动自行车等工业产品抽检1648批次,处置不合格产品67批次。长治市做法得到国务院安委会督导组的充分肯定。潞州区积极探索“大数据+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远程视频监管平台全面升级,有力提升了监管效能。壶关县联合多部门开展养老机构食品安全“大体检”,守护“夕阳红”。襄垣县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帮扶+排查”双措并举,沁县定期开展电梯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综合行政执法队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公众和经营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
抓规范、强监督
激发市场活力取得新突破
有效改善消费环境。牵头与长治市广播电台联合创办了“创环境·促消费·维权益”主题系列访谈栏目,推动消费维权共建共享受到省局肯定。在全省首家起草发布了《婚纱摄影庆典行业服务合同》《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在市第七中学设立了全市首家中小学校“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全市消费维权服务站达到338个。全年受理各类咨询、申诉、举报5604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61.7万元,效能考核四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局考核要求,长治市12315中心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有序规范不当竞争。查处涉企违规收费84件,退还不合理收费411.45万元。强化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建立3家商业秘密保护示范企业。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19起、传销案件2起。公平竞争审查、竞争执法、打传规直均排名全省前列。
有力强化执法监督。加大对省局网监系统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起网络市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全市系统累计查办各类违法违规案件3924件,向公安机关移送并被受理涉嫌犯罪案件12件。长治某物资公司发布虚假广告案入选“全国市场监管优秀广告监管执法典型案例”。沁源县查处转供电环节违规收费案件18件,向终端用户退还多收电费金额224.84万元。长子县委托第三方公平竞争审查评估,有效预防和制止了滥用限制竞争权力行为。潞城区在集贸市场率先推行电子计价秤“四统一”计量诚信模式,开展“手机变砝码”活动,得到省局高度评价。高新区分局开设“局长接诉”服务,提升“接诉即办”效能,增强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抓战略、求创新
服务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优化标准供给。全年在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2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5个,培育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3个,制修定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51项,推动制订了壶关羊汤、潞城甩饼等地方特色食品标准,积极打造“长治味道”区域特色食品公共品牌,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系列地方标准。
打造质量标杆。帮扶中药链主企业山西振东制药创建了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新上和升级36项计量标准,注册计量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列全省三甲。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上报优良案例11个。全市108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数量居全省第一。3家企业3个产品获“山西精品”,高科华杰获得山西省质量奖提名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出台了《长治市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行动方案》,牵头打造长治白酒区域公共品牌,制定了系列团体标准。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64件,同比增长22.2%。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433件,同比增长25.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4件。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23433件,同比增长14.2%。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6000万元,同比增长85%。加强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发布晋冀鲁豫四省十九市2024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10例,调解专利侵权纠纷6起。平顺县积极引导初具规模的市场主体授权使用地理标志证明,提高了地理标志产品综合竞争力。武乡县紧盯项目建设、化肥抽检等关键环节,以精准服务助推小米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经开区分局推行知识产权专员制度,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提质赋能。
抓实事、解民忧
群腐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果
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牵头扎实开展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和纠治校园餐饮进货查验、人员管理、监管执法不严格不到位及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专项整治,累计检查经营主体4127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5024个;查办案件721个,罚没款94.82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86个,形成线索58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02个。协调建设充电端口5.7万个,惠及574个小区居民。完成安装楼宇电梯智能阻止系统6661部,完成占比64%。
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家长委员会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出台了《“校园餐”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指导学校建立了“双总监双安全员”管理机制,创新推出《学校食材采购合同示范文本》《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模板)》《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等制度办法,精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整改纠治“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中层层摊派突出问题、严打夏季夜市假劣肉制品、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医保领域欺诈骗保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成效显著,长治市综合排名均位居全省前列。